《自我与历史的戏剧》出版于1955年,被评价为尼布尔最为理论性和最深刻的著作。
序言中作者坦言,书中对自我的分析受到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影响。第一部分论及人的独特性,作者把人视为一种不断“对话”的存在,生活在与自我、他人的对话之中;自我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也生活在历史的戏剧之中。第二部分,作者结合传统历史思想资源,批判经验文化以及对人性的错误认识。第三部分,论及财产、等级和正义问题,共同体的整合,以及个体和集体的命运。
作者简介: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年),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思想家以及公共知识分子,毕业于耶鲁大学。1964 年,尼布尔被授予“杰出贡献总统自由勋章”。卡特、克林顿等美国前总统都喜欢把尼布尔的著作当作其“政治圣经”在讲话中引用,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称自己受其影响。2017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称其为“美国的良心”。
著作有《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人的本性与命运》(被Modern library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二十本非虚构类图书之一)、《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译者简介:
方永,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原理、伦理思想史、宗教伦理学。
先吐个槽。编辑似乎还停留在80年代,缺乏最基本的读者角度的焦虑,文字密密麻麻。着实令人惊讶。 另外这个外壳的材料也殊为奇怪,看了几遍之后脏的惨不忍睹。必须要说明,本人还是有基本的清洁习惯。 似乎从香港引进版本,翻译有些拗口,但瑕不掩瑜。读完后争取写个完整的读后...
评分先吐个槽。编辑似乎还停留在80年代,缺乏最基本的读者角度的焦虑,文字密密麻麻。着实令人惊讶。 另外这个外壳的材料也殊为奇怪,看了几遍之后脏的惨不忍睹。必须要说明,本人还是有基本的清洁习惯。 似乎从香港引进版本,翻译有些拗口,但瑕不掩瑜。读完后争取写个完整的读后...
评分先吐个槽。编辑似乎还停留在80年代,缺乏最基本的读者角度的焦虑,文字密密麻麻。着实令人惊讶。 另外这个外壳的材料也殊为奇怪,看了几遍之后脏的惨不忍睹。必须要说明,本人还是有基本的清洁习惯。 似乎从香港引进版本,翻译有些拗口,但瑕不掩瑜。读完后争取写个完整的读后...
评分先吐个槽。编辑似乎还停留在80年代,缺乏最基本的读者角度的焦虑,文字密密麻麻。着实令人惊讶。 另外这个外壳的材料也殊为奇怪,看了几遍之后脏的惨不忍睹。必须要说明,本人还是有基本的清洁习惯。 似乎从香港引进版本,翻译有些拗口,但瑕不掩瑜。读完后争取写个完整的读后...
评分先吐个槽。编辑似乎还停留在80年代,缺乏最基本的读者角度的焦虑,文字密密麻麻。着实令人惊讶。 另外这个外壳的材料也殊为奇怪,看了几遍之后脏的惨不忍睹。必须要说明,本人还是有基本的清洁习惯。 似乎从香港引进版本,翻译有些拗口,但瑕不掩瑜。读完后争取写个完整的读后...
学者型书。尼布尔拉拉杂杂批判了很多,要旨却很隔膜。讲的是“自我”在哲学史、心理学、宗教以及政治共同体中的一些概念经验。自我的本体论知识似乎是无效的,认为自我必须置身于历史的具体的戏剧化情境中…作者更愿意说的是理性主义的徒劳,马克思主义
评分没读懂
评分没读懂
评分先标一下
评分先标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