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刘以鬯先生的小说精选集,收入了 3 题中篇、15 题短篇和 12 题微型。作品展示的时间背景,倘着眼于执笔,则跨越了将近一个甲子(1942—2000年),自 40 年代始,每个 10 年,都结有硕果;倘着眼于想象,则贯穿现当、观照古今。而涵盖的空间背景,则包括了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甚或某些乌有之乡。你若有心驰骋其间,咀嚼之余,比较归纳之后,想来必会看出这位香港现代杰出作家之一,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1918年12月7日 -)祖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36年开始习作。194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1948年底定居香港。1941至2000年,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任报纸副刊编辑、出版社和杂志总编辑。同时, 笔耕不辍,迭有新猷,发掘并培育了许多文学新人,为香港文学的发展贡献至巨。
1948年,首部小说《失去的爱情》(中篇),在上海问世;迄今已出版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并被译为英、法、意、法兰德斯、日、韩语。一些小说如《酒徒》《对倒》,在华语地区有多种版本,先后销行,还被改编搬上银幕。
刘以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与其他30名文艺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当选副会长、会长。
都说香港作家刘以鬯影响了王家卫很多。的确是。刘的作品,画面感极强,景物描写很别致,无法描摹的迷蒙之感漾满胸海。 “电话铃又响。这是象征生命的律动,闯入凝固似的宁静,一若航天员闯入阒寂的月球。”凝固似的宁静,王家卫是体会到了精髓。 “幸亏时光不会倒流,否则万物...
评分 评分作家刘以鬯想象同行海明威喝醉了酒,从十几层高的楼上摔下来,摔破了楼门口的一截遮阳棚,摔到地上,将自己摔死了。血流了一地,一个女人就在旁边看着。 警察来了以后,看见十几个人远远围在那里,有那栋楼的住户,也有别家楼里的,从上海路路过的。有的人已经在那里站了半个多...
刘以鬯先生今年99岁了,他一直致力于严肃文学的创作。他是王家卫的文学老师,是电影《花样年华》中梁朝伟所扮角色的人物原型。他的小说《对倒》、《酒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成电影《花样年华》及《2046》。王家卫说,让世人重新认识、知道香港曾经有过刘以鬯这样的作家,是最让我开心的事。
评分刘以鬯的短篇集,比《酒徒》差不少,但看得出《酒徒》的写作风格脱胎于这些作品。大概受制于报刊写作,这些小说个人感觉良莠不齐,有几篇值得推荐:《蟑螂》的意识流极好;《蛇》《蜘蛛精》改编古代题材,赋予现代灵魂,精巧有灵气;《点菜》《多云有雨》则是有趣的叙事尝试。其他的作品一般。
评分细雨微风,白驹过隙。
评分一甲子的文学足迹,色彩斑斓,内容丰厚,风格徙变明显——套用历史题材呈现人类普世心理的部分用词古雅,描摹现时内容则洒脱自如,通过词句的重复对应以及语义的跳跃感,制造意味深长的语言戏剧效果,大有一唱三叹之风;最为精彩的是短篇,结构精妙,微型迷宫里的缠绕;令人唏嘘的南亚系列,“多数和贫穷有关”,贫穷阻隔了曾无限靠近的真心;聚焦东西方文化交汇、新旧意识交替的香港,微渺个人际遇折射的世情百景与政治时局,在时代风云翻卷的浪潮里,如泡沫般浮现消匿;《链》以运动长镜的手法绘就人际图,极具画面感。
评分他可太会写结尾了。崔莺莺那篇玩了一场特别好的叙述分离游戏。「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七日,多云,有雨,天文台悬挂一号风球。亚花喊森仔去看《花样年华》。」不知王家卫先生看到这里有没有很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