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刘以鬯先生的小说精选集,收入了 3 题中篇、15 题短篇和 12 题微型。作品展示的时间背景,倘着眼于执笔,则跨越了将近一个甲子(1942—2000年),自 40 年代始,每个 10 年,都结有硕果;倘着眼于想象,则贯穿现当、观照古今。而涵盖的空间背景,则包括了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甚或某些乌有之乡。你若有心驰骋其间,咀嚼之余,比较归纳之后,想来必会看出这位香港现代杰出作家之一,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1918年12月7日 -)祖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36年开始习作。194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1948年底定居香港。1941至2000年,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任报纸副刊编辑、出版社和杂志总编辑。同时, 笔耕不辍,迭有新猷,发掘并培育了许多文学新人,为香港文学的发展贡献至巨。
1948年,首部小说《失去的爱情》(中篇),在上海问世;迄今已出版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并被译为英、法、意、法兰德斯、日、韩语。一些小说如《酒徒》《对倒》,在华语地区有多种版本,先后销行,还被改编搬上银幕。
刘以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与其他30名文艺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当选副会长、会长。
都说香港作家刘以鬯影响了王家卫很多。的确是。刘的作品,画面感极强,景物描写很别致,无法描摹的迷蒙之感漾满胸海。 “电话铃又响。这是象征生命的律动,闯入凝固似的宁静,一若航天员闯入阒寂的月球。”凝固似的宁静,王家卫是体会到了精髓。 “幸亏时光不会倒流,否则万物...
评分作为一部寂寞、忧伤又韵味十足的艺术电影,《花样年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堪称经典,王家卫拍片推崇不按剧本出牌,随性而至。但《花样年华》的拍摄却是有本可依,正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的小说《对倒》引发王家卫创作了《花样年华》,而刘以鬯本人也是《花样年华》里周慕云(梁...
评分 评分阴雨天窝在家里读刘以鬯先生的小说,权做思想的散步。刘以鬯是王家卫的文学老师,他的《花样年华》《2046》等电影,都是受了刘以鬯小说《对倒》《酒徒》的启发。 我手上读的是刘先生的《迷楼》。是一本集子,包含了3篇中篇、15篇短篇和12题微型。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是其中之一...
评分一个喜欢bad ending的酒徒,却在《酒徒》中安排了一个莫泊桑《项链》式的嘲讽感的good ending。
评分从前不知刘以鬯。读过他的书才发现喜欢的那些“王家卫式”台词和镜像,原来出自于他的笔下。“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看到的种种,也是模模糊糊的。给记忆中的往事加点颜色,是这几年常做的事。”刘以鬯先生的文字有眼睛,会说话,它们创造出一个藏着故事的影像世界,它们给这个世界涂抹上一层发亮的灰。让那些生在其中的平凡或知名的人物——回忆往事的老人,沉迷幻想的少女。日夜饮醉的酒徒,媚眼如丝的舞女。一个叫杨广的皇帝。于断桥上偶遇的凡人与蛇。在《西厢记》里痴恋的才子佳人……都拥有了新的故事和生命。他们身在这奇幻的时间大幕里,活得新鲜、迷人而又遥远、朦胧。
评分此前一直不能理解《绝命毒师》第三季里,用一集的时间讲述打苍蝇,今天看了刘以鬯老师的《蟑螂》算是明白了,对外界生命的摧残也许是为了掩盖杀死自己的欲望.
评分有猎奇之趣,欠缺文辞之美。
评分刘以鬯的短篇集,比《酒徒》差不少,但看得出《酒徒》的写作风格脱胎于这些作品。大概受制于报刊写作,这些小说个人感觉良莠不齐,有几篇值得推荐:《蟑螂》的意识流极好;《蛇》《蜘蛛精》改编古代题材,赋予现代灵魂,精巧有灵气;《点菜》《多云有雨》则是有趣的叙事尝试。其他的作品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