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识作为基本题材的,作者刘以鬯还让他在一个外部世界和外部冲突中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的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与醒,醒与醉;从现实到梦幻,再从梦幻到现实的一种循环形式进行。小说从里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甚至是对自己的绝望,他虽不满一切,但无力抗争,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对真相的了解,对现实世界的意识,但醉后总有醒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死亡。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64893/ 2008-12-08 06:19:59 黑片/ (512together两周年全场半价。捐) 小学四五年级,刚开始读书那会 一个叫大渡口的地方 书店门外一个台子,里面全是甩的书,两块三块。 就如现在卖衣服般,季末总会甩一些,甩卖时常有...
评分 评分请允许我像作者描绘的那样放肆一次,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是自己给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我都不曾酣畅淋漓地释放自己,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就会感到有些吃亏。尽管酒徒也已经四十多岁。我是不成熟的,经不起内心的考验,但庆幸的是我的良知还没有被泯灭掉,我都不知...
评分 评分刚才一不小心,就把这篇给覆盖掉了,幸好大部分是介绍性的文字,不然心都碎了。重新开始。怀疑,WLW在同一时间段内不能识别不同主题,所以会产生旧的被新的覆盖,不过只是猜测,看看下面这篇命运就知道了。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网络是个好东西,他会让你找回失去很久的东...
刘以鬯写于1960年代的沉痛悲愤之作,说是意识流却又不完全是意识流,文本中多有他对当时的香港文坛、文化人的批判——不过是以主人公(即酒徒)的视角和观念进行的,在酒精的“浸润”下,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未必能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酒徒的另一面是颓唐。刘以鬯在文本中大量地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分析的话语,看来对鲁迅作品应该非常熟悉,写这篇小说恐怕受到了吕纬甫和魏连殳的影响。不同于鲁迅的是,《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至少还有一个作为叙事主体的旁观者,在故事的结尾处暗寓了走一条新路的理想,而这里只有酒徒自己,他最终的选择仍然是向酒精处寻求精神麻痹。颓唐和悲观也使他与麦荷门没能优势互补,《前卫文学》终于成了四不像。酒徒作为一介文人只能躬行他所反对的那一切(譬如写黄色文学卖钱混口酒吃),他终于成功,也终于失败了
评分新年读的最好的书。刘以鬯用辞之美,想象之奇,思维之深都远胜于舞鹤啊。可能两人也无法相比,就是最近舞鹤读太多。
评分酒后意识流,像呓语又不是呓语,自古文人多感喟,里面的女人都妖媚,大概男人就喜欢这种捉摸不定又风骚又魅惑的女人吧。读罢之后,醉生梦死四个字从此有了更具象的感觉了。另求《潘金莲做包租婆》这篇黄色文字的单行本。一定好看。
评分《对倒》改编成了《花样年华》,《酒徒》改编成了《2046》。第一次见到有人把搞人家老婆和酗酒写得这么清醒脱俗的,刘老先生~
评分思緒很亂,心很清楚,無力抗爭。王家衛竟能從中看出一部2046,瘋的文人一點靈犀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