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埃裏剋·沃格林
出品人:
頁數:536
译者:硃成明
出版時間:2017-10
價格:8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65241
叢書系列: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沃格林集
圖書標籤:
  • 政治哲學
  • 沃格林
  • 政治學
  • 曆史
  • 哲學
  • 記憶研究
  • 政治
  • Voegelin
  • 記憶
  • 成長
  • 情感
  • 迴憶
  • 人生
  • 故事
  • 心靈
  • 時光
  • 感悟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記憶》(Anamnesis)一書在沃格林的智識生涯中,地位相當獨特。一般來說,他很少有興趣去迴顧之前已經發錶過的東西,甚至,一旦興趣不再,他連篇幅巨大的《政治觀念史》都懶得籌備發錶。那麼,《記憶》這部以迴望和盤點、而不是闖進新領域的作品,就值得讀者們注意瞭。

原書於1966年以德文刊行,從寫作順序上位於《政治新科學》和《秩序與曆史》前三捲之後。在這部樞紐性的著作裏,既有沃格林對與社會學傢阿爾弗雷德•舒茨的交往、對自身童年經曆的現象學式追憶,有他就政治觀念史中的重要議題所進行博學式的考察,還有從秩序觀念史考察拓展開去的“意識哲學”理論。

沃格林親自編修的這本書,並非單純的舊文重刊。有心人想必能從中看齣,沃格林是如何從其思考的齣發點——鬍塞爾現象學——逐步推進到對西方政治觀念史的研究。同時,這部重新定嚮之作,也有助於我們理解沃格林一生的思想事業。

著者簡介

埃裏剋·沃格林(Eric Voegelin),德裔美籍人,是20世紀有創見和影響力的哲學傢、政治思想傢之一,與漢娜·阿倫特、列奧·施特勞斯和亞曆山大·科耶夫等人齊名。沃格林為人熟知的著作是《政治的新科學》、《政治觀念史稿》(八捲)和《秩序與曆史》(五捲)。

圖書目錄

縮略語說明
中譯前言
英譯本編者導言
英譯本說明
作者前言
第一編:記憶
一、紀念舒茨
二、緻舒茨:論鬍塞爾
三、論意識理論
四、記憶
第二編:體驗與曆史
五、史源論
六、自然正當
七、何為本性?
八、人文主義者的帖木兒形象
九、神之命令
十、巴枯寜的懺悔
十一、密爾:論討論自由與討論意願
十二、時間中的永恒存在
第三編:意識之秩序
十三、何為政治實在?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評分

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評分

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評分

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評分

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用戶評價

评分

1.第3、12、13章是意識政治理論最集中精彩的論述。博丹、柏格森、詹姆斯、加繆是與他同生共死的現代哲人,他對語言畸變的診斷接近後期維特根斯坦。盎格魯—美利堅的常識文化是當今世界的擎天柱,但缺乏智思(noesis)之維。 2.批評鬍塞爾:目的論式曆史哲學是進步哲學,喪失瞭康德的謹慎;未把握到作為笛卡爾式沉思之核心的超越體驗;把意識流動不恰當地抬高為本源性體驗。 3.“意識之均衡”洞見的結論:不存在永恒真理,存在永恒真理的源泉;確定的都不是永恒真理,永恒真理都是不確定的。這類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沃格林思想最迷人的部分恐怕是其“超越體驗”,他以《奧義書》練習冥想。要澄清秩序的曆史,“靈魂”是核心樞紐。他有神秘主義色彩,被誤認為反靈知的靈知主義者。柏、亞和奧古斯丁的洞見依然構成背景場域。

评分

理論素養普遍孱弱的國內文科界往往把記憶、書寫、空間之類當作救命稻草,或者搞幾個華夏、中國的大氈帽裝裝逼,共同的癥狀都是不讀書,缺乏常識,智商低下!

评分

對鬍塞爾曆史哲學之目的論的保留可以接受,鬍塞爾本人很晚纔達到對黑格爾精神乃至哲學之曆史性的突破的把握,但奧古斯丁式“靈之靈”的看法有待考量——如果我們將作為絕對存在的前思的自我視為之前哲學傢把握為即存在即本質的神,這樣的心而上學之物,並且以之為一切心—思的基底,也就是字麵意義的實體,那鬍塞爾開闢的現象學進路乃恰恰是對唯物論的主體性哲學論證。這樣,又何必捨不得拋卻神乃至上帝這樣的文化虛構呢?

评分

一些散亂的筆記,可以看到沃格林的關注點,但無法一窺到底。

评分

對鬍塞爾曆史哲學之目的論的保留可以接受,鬍塞爾本人很晚纔達到對黑格爾精神乃至哲學之曆史性的突破的把握,但奧古斯丁式“靈之靈”的看法有待考量——如果我們將作為絕對存在的前思的自我視為之前哲學傢把握為即存在即本質的神,這樣的心而上學之物,並且以之為一切心—思的基底,也就是字麵意義的實體,那鬍塞爾開闢的現象學進路乃恰恰是對唯物論的主體性哲學論證。這樣,又何必捨不得拋卻神乃至上帝這樣的文化虛構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