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Anamnesis)一书在沃格林的智识生涯中,地位相当独特。一般来说,他很少有兴趣去回顾之前已经发表过的东西,甚至,一旦兴趣不再,他连篇幅巨大的《政治观念史》都懒得筹备发表。那么,《记忆》这部以回望和盘点、而不是闯进新领域的作品,就值得读者们注意了。
原书于1966年以德文刊行,从写作顺序上位于《政治新科学》和《秩序与历史》前三卷之后。在这部枢纽性的著作里,既有沃格林对与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的交往、对自身童年经历的现象学式追忆,有他就政治观念史中的重要议题所进行博学式的考察,还有从秩序观念史考察拓展开去的“意识哲学”理论。
沃格林亲自编修的这本书,并非单纯的旧文重刊。有心人想必能从中看出,沃格林是如何从其思考的出发点——胡塞尔现象学——逐步推进到对西方政治观念史的研究。同时,这部重新定向之作,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沃格林一生的思想事业。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德裔美籍人,是20世纪有创见和影响力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之一,与汉娜·阿伦特、列奥·施特劳斯和亚历山大·科耶夫等人齐名。沃格林为人熟知的著作是《政治的新科学》、《政治观念史稿》(八卷)和《秩序与历史》(五卷)。
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评分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评分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评分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评分在What is Political Reality?(《何为政治实在?》)一文中,沃格林通过追溯ousia一词的变迁考察了现代性。如果说现代性引发了“神性的内在化”,怪谁?在这篇文章中,沃格林觉得亚里士多德难咎其责。 据沃格林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不仅对各种being进行了分类,而且用ousia来...
一些散乱的笔记,可以看到沃格林的关注点,但无法一窥到底。
评分《记忆》这部以回望和盘点、而不是闯进新领域的作品,就值得读者们注意了
评分要说沃格林的知识有多渊博,读读蒙古文书分析和帖木儿形象的那两章就知道了吧
评分1.第3、12、13章是意识政治理论最集中精彩的论述。博丹、柏格森、詹姆斯、加缪是与他同生共死的现代哲人,他对语言畸变的诊断接近后期维特根斯坦。盎格鲁—美利坚的常识文化是当今世界的擎天柱,但缺乏智思(noesis)之维。 2.批评胡塞尔:目的论式历史哲学是进步哲学,丧失了康德的谨慎;未把握到作为笛卡尔式沉思之核心的超越体验;把意识流动不恰当地抬高为本源性体验。 3.“意识之均衡”洞见的结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存在永恒真理的源泉;确定的都不是永恒真理,永恒真理都是不确定的。这类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沃格林思想最迷人的部分恐怕是其“超越体验”,他以《奥义书》练习冥想。要澄清秩序的历史,“灵魂”是核心枢纽。他有神秘主义色彩,被误认为反灵知的灵知主义者。柏、亚和奥古斯丁的洞见依然构成背景场域。
评分译者可以的,年轻有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