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是启蒙思想家”,这是个充满现代理想主义的断语,会掩盖历史分析的诸多可能。他是旧制度、启蒙与革命时代的人,一个科学、迷信与伦理边界上的孤独者。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两个卢梭,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卢梭是现代解释学里的变形体,他的故事在历史的大时刻会有不同版本。18世纪的法国,制度、风俗与人心是打不破的循环,文字悬空,知识体系分裂,理想无力改观现实,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生存理性交叠。革命家要冲散一切,却时时有无力感。个体的确定身份是不是旧制度的出路?什么能赋予个体以确定的身份?旧制度进退无路时,从普遍的破碎感里生长的理想既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能否从卢梭生前身后的命运起伏中发现法国现代历史的悲剧性?“一七六六年的卢梭”是一个包含诸多可能性的起点。
徐前进,法国史青年学者,先后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国史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1776年的卢梭,开始从启蒙者变为浪漫主义者,开始隐居,开始种植,当个隐士。和世界渐行渐远,仿佛没有办法触及和影响任何东西,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现代世界和现代国家下的人格,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18世纪的法国,和剩余的其他世界一样,病痛的肉身永远是个无法超越的负...
评分这段时间花最长时间读的一本书,作者针对卢梭问题,对18世纪的法国时代精神进行了一场严厉又不失美感的批判。 因为对法国大革命期间背景知识的缺乏,读起来还蛮吃力,但的确会被作者列举的繁琐史料档案和层层递进的批判逻辑吸引,虽然因为章节成文时间不同,话题的过渡并不够流...
评分这段时间花最长时间读的一本书,作者针对卢梭问题,对18世纪的法国时代精神进行了一场严厉又不失美感的批判。 因为对法国大革命期间背景知识的缺乏,读起来还蛮吃力,但的确会被作者列举的繁琐史料档案和层层递进的批判逻辑吸引,虽然因为章节成文时间不同,话题的过渡并不够流...
评分 评分这段时间花最长时间读的一本书,作者针对卢梭问题,对18世纪的法国时代精神进行了一场严厉又不失美感的批判。 因为对法国大革命期间背景知识的缺乏,读起来还蛮吃力,但的确会被作者列举的繁琐史料档案和层层递进的批判逻辑吸引,虽然因为章节成文时间不同,话题的过渡并不够流...
1月收到的书,这两天凑着时间看完。(1)读过后,值回票价,我会当作是半本卢梭的传记作品来读。有很多丰富的外文材料,可就地取材,或说光是这点就打趴一些乱七八糟的中文介绍或薄薄的英译本传记。但成也此败也此。(2)虽然本书材料丰富,选题好,但书写上也有许多问题,个人观点(a)材料堆砌手法原始:手法原始没有错,但在材料爆量的情况下给人过于平淡和杂乱的感觉。(b)章节的冗长:一部分是论题的铺述与观点较为薄弱,一部分是(a)的问题,两者交互影响,也许适度减少篇幅可以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c)写作方式不一致或过量的修辞:论述手法大概那两三套变换,一开始读起来有些趣味,但后来可以发现分析与立基的点有些问题(自由心证),令一方面又夹杂许多文学修辞的表达,似乎弥补了平铺直叙的问题,但似乎有损严格写作的格调。
评分在东北师大四年历史训练,徐老师算是对我影响深刻的几位老师之一。听他的课是享受,和他探讨问题是考验,总而言之,这样的学者并不多见,数年之后他的名字会为更多人熟知。
评分最初几页单话卢梭疾病,并不以为然,后来几乎完全抛开卢梭而重点谈法国社会革命改革发展史,渐入佳境,僵硬的论文口吻也蜕换为一种尖锐俏皮的神色,尤其作者有意将国家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巧妙喻为生活常情,更见其思考功力和写作水平,感叹作者才力的同时,隐约被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勇气感染。
评分最初几页单话卢梭疾病,并不以为然,后来几乎完全抛开卢梭而重点谈法国社会革命改革发展史,渐入佳境,僵硬的论文口吻也蜕换为一种尖锐俏皮的神色,尤其作者有意将国家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巧妙喻为生活常情,更见其思考功力和写作水平,感叹作者才力的同时,隐约被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勇气感染。
评分在史料的运用和处理上,这是我看到2000年之后中国大陆学者最好的卢梭研究。注意,是最好的。后来的各类“学者”会从卢梭这里得到很多东西,但对于卢梭自己而言,他最关心的是治病与谋生。这本书所收集到的手稿档案和一手材料非常丰富,甚至令人感到吃惊。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可以想象,那一定是漫长的啾啾岁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