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雷颐领衔翻译,晚清改革代表人物、“中国第一报人”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
【内容简介】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以王韬这位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孙中山、康有为、郑观应、伍廷芳等人的思想上产生过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心,探究他在晚清参与造反、改革,为中国引入现代思想的历程,透视、展现、剖析了晚清思潮、政局与社会的变迁,最早提出了近代中国的“沿海”与“内地”的问题,为解释中国近代以来传统和现代性互动提供了新的路径。
“东鉴丛书”还包括《中华帝国的法律》《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待出)《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待出)等。
------------------
【编辑推荐】
1、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晚清改革代表人物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2、王韬传奇经历:他是晚清改革历程的代表人物,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先是为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后流亡香港,游学英法和日本,在香港最早创办现代报刊《循环日报》,提倡维新变法。
3、晚清改革研究的经典之作,最早提出沿海和内地的分析框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突出贡献。
4、作者柯文师从费正清和史华慈,是美国中国研究第三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
5、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领衔翻译。
------------------
【评论】
柯文确切地掌握了历史学和一些很困难领域的学术研究手段。他也始终注意关心一些总的问题,并很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比较的方法。他的思路清晰,观察问题立意很高。他的所有这些素质可以见诸于其著作,并且也将继续见诸于其未来著作。我完全相信他是一个高效的、有魅力的教师。
——史华慈
柯文的著作令我折服倾倒,并无数次地为我指出做最优秀的历史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柯文的著作为那些看上去有些反正统的历史写作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合法性。
——萧邦齐
柯文(Paul A.Cohen)1934 年 6 月出生于美国纽约。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 师从费正清教授和史华慈教授开始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和中西关系史研究, 取得博士学位。他对中国研究范式和视角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极大关注,被认为是美国中国研究第三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等。
作为十九世纪后几十年的改革推动者,王韬占有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这本书,共分四篇九章来讲述晚清改革研究,构建出一幅巨大的历史画面,让我们充分地认识晚清变化的进程。 对于近代中国历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讲述的,不管是太平天国、义和团运...
评分 评分 评分角度很有趣,作为传记能了解一个有趣的人也很不错。
评分方法论意义上是柯文中国中心观的先声,使用内在参考点,从一个边缘知识分子切入一个西学开始东渐但真正意义上的维新还尚未到来的时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困惑、以及怎样程度的变革是他们能够接受的。除此以外作为人物传记也好好读。不知道为什么王韬穿着长袍马褂驻足巴黎街道的画面久久挥之不去。
评分扬扬洒洒算是看完了,唯一的记忆就是 人的思维和远见还是来源于多久多看,接触新的事物真的很重要,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大
评分【藏书阁打卡】之前对晚清历史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上简单粗暴的定性和严重脸谱化的描述,通过这本书有了更加理性和深入的认知。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对传统中国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但只有像王韬这样较早与西方进行实质性密切接触的极少数开明知识分子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究其原因,最突出的一点是儒家思想观念在当时中国人的头脑中根生蒂固,深入他们的骨髓之中。如今可能很难想象当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一大批主流知识分子仍然无动于衷且坚信中国最终将以“道”驯化“蛮夷”,甚至顽固地拒绝接受任何变革。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中国的民族意识甚至都未成型。对于王韬这样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中国占绝大多数,而他们向改革迈出的一步实际上比孙中山向革命的转变更具有革命性。
评分快读完时尴尬发现几年前已经看过江苏人民版...万幸体会更深:1. 王韬在近代中国革命进程开端,是开创者而非革命者;2. 近代革命进程从无到有,王韬所代表的更新程序不比孙中山来的小;3. 中国人对待历史进程的传统态度有自相矛盾的循环论及衰退论;4. 王韬最大限度上接近儒家民族主义者,他对教育、经济、政治改革的观点更多考虑国强国富而非个人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