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中国近代史 历史 民国史 章永乐 宪政 近代史 政治史 法律
发表于2025-02-02
旧邦新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以中国1911-1917年间的大转型为研究对象的一本法律史著作,探讨了中国在多民族王朝国家瓦解、帝国主义列强环峙、政治精英高度分化的恶劣环境中艰难的建设历程,并试图重构20世纪中国政治法律史的叙事。
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深度的讨论。作者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对全书进行了全新修订,并增补了"国体、精英吸纳和荣典制度"等内容,深度剖析了1911-1917年大转型的法理基础。
章永乐,笔名海裔,浙江乐清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博士(2008),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2),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外国法制史、公法与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宪法史、古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近年重点关注国家建构与宪法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政治理论与法律伦理等研究议题。
封面的推荐语,全都是大佬… 汪晖的序是大手笔。 看清楚了一点,宪法学与历史学是两个路数
评分视野之广
评分就中华民国与魏玛民国宪法实验室的相似性而言,康有为的角色略似施米特。此书的几点好处:首先将清帝国放在国际体系中横向比较,其次重审“大妥协”,据主权在国论和主权在民论梳理列宁主义政党成立逻辑以及晚清改革得失(特别是康有为的共和实践),再次详述民初南北之争,再次以袁世凯荣典制度透视民初政治意识形态乱象。均可谓发人所未发,并且层层递进,没有局限于单纯视角转换和位置变化,把中国内部关系的复杂面相也一并呈现。海裔的一些萌而未显或者表述得不够畅快的地方,丁耘在《万国竞争》序言中极好地总结了出来。另外不得不吐槽《走向共和》,把康有为完全塑造成神棍了,野史趣味太强(宋教仁黑历史也很多为什么不挖呢)。不过苛责也不必,只是意犹未尽之处太多,近代史真是难写难言呐。
评分法理+治史
评分那么,1895-1911年之间呢?
5p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文学色彩过强的说法,它无法准确地告诉我们是何种共和观念,影响了哪些人,有多深。 6p 陈独秀:并不是君主制没有民意基础,而是候选人难孚重望。 7p 法国大革命造就了旧制度都难以企及的中央集权,而辛亥革命却释放出了更多的专制者。 14p 宪政...
评分《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作为《旧邦新造》的书序,实则可以独立成篇,在序文中作者提出了独立的问题,也做出了独立而有见地的解答。晚清和民国的历史和政治思想研究让诸多学者乐此不疲,尤其是1911-1917年间围绕着晚清覆灭和建立民国(包括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的诸多政治实...
评分《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作为《旧邦新造》的书序,实则可以独立成篇,在序文中作者提出了独立的问题,也做出了独立而有见地的解答。晚清和民国的历史和政治思想研究让诸多学者乐此不疲,尤其是1911-1917年间围绕着晚清覆灭和建立民国(包括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的诸多政治实...
评分5p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文学色彩过强的说法,它无法准确地告诉我们是何种共和观念,影响了哪些人,有多深。 6p 陈独秀:并不是君主制没有民意基础,而是候选人难孚重望。 7p 法国大革命造就了旧制度都难以企及的中央集权,而辛亥革命却释放出了更多的专制者。 14p 宪政...
评分本文是对《旧邦新造:1911-1917》的评述,原载《法律书评》第11辑,作者张泰苏现为杜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译者吴景键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毫无疑问,章永乐的《旧邦新造:1911-1917》(后文简称《旧邦新造》)一书是中国宪政史领域近些年来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其他一...
旧邦新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