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圭一,1932年生于名古屋市,1955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曾任爱知大学法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帝国主义史论——满洲事变前后》、《城市小资产阶级运动史研究》、《昭和的历史(4) -十五年战争的开幕》、《日中鸦片战争》。
所谓十五年战争,根据江口先生亲自执笔的《广辞苑》第四版(岩波书店,1991年)上的记述是这样解释的:“自1931年(昭和6年)柳条湖事件到1945年的投降,日本在十五年间所进行的战争,即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总称。”为什么要如此称之呢?“十五年战争这种说法,其本来的意图和意思是为了彻底明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责任。” ——安井三吉(《季刊中国》2001年秋季号)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上海、华北乃至全中国的战争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由于这一连串的战争不是“零散、孤立”地发生的,而是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命名为“十五年战争”。著者指出,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源,在于日本存在着“对美英协调主义”和“亚洲门罗主义”两条路线的矛盾,其结果是亚洲门罗主义抬头、扩张直至最后破产,作者的论述自始至终是围绕这一理论观点展开的。本书是日本著名现代史学家江口圭一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正义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法不责众,“一亿总忏悔”的结局只能是对作为帝国主义忠实信徒的日本民众行为和责任的置之不问。
评分比較通俗系統性的“十五年戰爭史“,把滿洲事變,日中戰爭到太平洋戰爭之間的一系列事件視為一個整體來論述。作者認為日本帝國主義本質上是軍事上保持獨立與強勢,但經濟上卻依賴英美的“兩面的帝國主義” ,這種“兩面性帝國主義”的特質決定了日本外交上亞洲門羅主義與對英美協調路線之間的對立以及隨著軍部的崛起,前者壓倒後者的結果。
评分真相只有一个
评分简明清晰 配图很赞 9分 有印刷错误 关于珍珠港事件认为是罗斯福故意挨打以参战 已购
评分言简意赅、清晰透彻的好教材。作者侧重于日本政治史,对军事方面的细节省略较多,但总体又不失全面。分析史实的思路和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很像,读起来似曾相识,但没有一些国内学者的那种傲慢的自我“正确”与咄咄逼人,作者立论扎实,语气总体平和。本书还规避了史学教材常有的过于零散、堆砌史实之缺陷,中心论点十分明朗,组织论证亦全面翔实。最值得敬佩的是作者的正气与良心,他毫不留情地批判天皇、国体与国民,让一切撒谎者、自我欺骗者相形见绌。最后,作者对当时日本人的“爱国主义”与统治者要求国民“爱国”等意识形态的分析鞭辟入里,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反省——我们的政府虽暂未发动侵略别国的战争,但它们对待自己的臣民可毫不手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