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

英国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 琳达·科利
出品人:
页数:539
译者:周玉鹏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7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9091
丛书系列:英国史前沿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英国史
  • 英国
  • 政治史
  • 世界史
  • 英国研究
  • 英国史前沿译丛
  • 政治秩序的起源
  • 英国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生活
  • 文学
  • 政治
  • 地理
  • 经济
  • 身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描绘了自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法案》诞生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期间英国国家的形成历程。通过描述那些对“英国性”形成至关重要事件,如新教信仰、帝国扩张红利、美国独立、统治精英及王室形象的变化、英法战争、女权发展、废奴运动、天主教徒解放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等,作者琳达·科利向我们揭示了大不列颠如何凝聚成一个更加统一的国家。同时,她也通过历史维度向我们展示了“英国性”日后的发展方向。

1992年该书第一版问世,随即在联合王国和其他地方激起一场关于国家身份的大讨论,此后常销不衰,并于2009年推出修订版。科利在书中所运用的史料十分丰富,并配有大量18、19世纪的政治讽刺画,使之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1993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图书

在以所有语言出版的关于国家身份问题的研究中,本书是最为闪耀、最有洞察力的研究成果”

——英国著名思想家、学者 汤姆·奈恩

琳达·科利的文笔清晰优雅……她所具有的历史概括力使其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她扣人心弦的著作势必影响深远。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E. P. 汤普森

这是一部充满开拓精神且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的著作。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基思·托马森

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的过去,以及当前围绕未来英国的塑造和身份认同所展开的讨论。

——科林·多布森

作者简介

琳达•科利(Linda Colley,1949-),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长于英国史、帝国史和民族主义问题研究。著有《挑战寡头政治:1714-1760年的托利党》(1982年)、《纳米尔》(1988年)、《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1992年)、《囚徒:1600-1850年的英国、帝国和世界》(2002)和《伊丽莎白·玛什的痛苦经历:世界历史中的一个女人》(2007年)。

周玉鹏,历史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出版有《菲拉雷特建筑学论集》《可持续性建筑》《比例》《紧缩城市》《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等专、译著二十余部;主持、指导、参与规划、设计项目十余项。

目录信息

致谢
再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新教徒
尚未统一的联合王国
上帝选民的奋斗
朝气蓬勃的耶路撒冷
依仗信仰力量的政体
第二章 收益
土地、贸易、战争与帝国
詹姆斯党人与忠诚经济学
对国家投资
获益的代价
第三章 外缘
新界标
威尔克斯与英格兰性
苏格兰人的帝国?
美洲与英国的情感革命
第四章 统治
一个阶层的危机
英国统治阶级的形成
精英阶层的文化重建
他们自己的史诗英雄
第五章 王权
幽闭的皇家文化
乔治三世为何不同
王室庆典的机制
意义与魔力
第六章 女权
砸烂女性的镣铐
战争与性别
独立领域论为女性所用
妇女在国家中的位置
第七章 男权
一个武装的民族
谁愿意参加战斗?
出于个人的原因
民众承担义务的政治学
第八章 胜利?
解放天主教徒与社会分歧
议会改革和妥协
奴隶、自由和舆论
不断界定的民族
结语
附录
注释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翻译通畅,高三读的,现在再读一遍电子书别有体会。 霍布斯鲍姆在《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里有一句话:“帝国通常把它的受害者变成它的拱卫者”。对于殖民地的历史和人民如此,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同样如此。为了从王国到帝国的合法性的建...

评分

翻译通畅,高三读的,现在再读一遍电子书别有体会。 霍布斯鲍姆在《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里有一句话:“帝国通常把它的受害者变成它的拱卫者”。对于殖民地的历史和人民如此,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同样如此。为了从王国到帝国的合法性的建...

评分

翻译通畅,高三读的,现在再读一遍电子书别有体会。 霍布斯鲍姆在《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里有一句话:“帝国通常把它的受害者变成它的拱卫者”。对于殖民地的历史和人民如此,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同样如此。为了从王国到帝国的合法性的建...

评分

翻译通畅,高三读的,现在再读一遍电子书别有体会。 霍布斯鲍姆在《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里有一句话:“帝国通常把它的受害者变成它的拱卫者”。对于殖民地的历史和人民如此,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同样如此。为了从王国到帝国的合法性的建...

评分

翻译通畅,高三读的,现在再读一遍电子书别有体会。 霍布斯鲍姆在《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里有一句话:“帝国通常把它的受害者变成它的拱卫者”。对于殖民地的历史和人民如此,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同样如此。为了从王国到帝国的合法性的建...

用户评价

评分

和汤普森的书简直是硬币的两个面

评分

作者选取滑铁卢战役前后(1800年左右)这个断面,考察英国国内政治整合的进程,发现几十年前还在互斗的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人,现在都争相搭上不列颠的帝国快车。国家整合的支柱有三:共同的新教信仰(爱尔兰除外)、海外商业利益共同体、议会内外的政治协调,当然还有共同敌人:天主教及其代表法国。民主和民族国家实则一体两面:前者让权贵阶层利益得到协调,在海外征服中成为对外的共同体;后者强化了这一共同体概念,却也激起了对天主教徒、对法国的仇恨。不过此时大英帝国的整合并未完成:不说海外殖民地地位问题,国内工人、女性等大众还排斥在政治体制外,将对这一体制造成巨大冲击。

评分

宗教与贸易形成的国家理念的纽带

评分

借助“异己的他者”和自身已有的资源塑造“英国性”认同,是分析的核心线索,只不过借助“天主教加绝对主义”的法国构建的“新教英国”,逐渐转变为凝聚在乔治三世国王忠诚、服务型贵族阶层和面对庞大海外战争和殖民地的“自由英国”。对于内政与帝国秩序之间复杂纠葛的处理,特别是对于其中苏格兰元素的发掘,上层贵族组成和精神的自我革新的探讨,颇为精到。除了(如Pincus所说的)对于新教元素的过度强调之外,认同分析也很难和国家统治的分析扣合。战争不仅如Brewer所说,带来国家制度的革新和权力筋腱的蔓延,也将使得认同逐渐超出societas而迈向更实质的伦理,将英国解释为一个为了利益而临时聚集的团体,是相当不充分的。

评分

笔者写的内容非常松散,调理有待优化。不过笔者也的确用了更接地气的方式去阐述了英国是如何融合发展成为当今团结、文明、自由的欧洲强国。每一个国家的爱国情怀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经历风霜是成就团结的捷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