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

《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征宇/编译
出品人:
页数:3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3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52344
丛书系列:新民说
图书标签:
  • 国际关系
  • 历史
  • 政治学
  • 一战
  • 世界史
  • 战略
  • 政治
  • 战略史
  • 英德对抗
  • 克劳备忘录
  • 军事战略
  • 历史文献
  • 国际关系
  • 冷战背景
  • 外交博弈
  • 欧洲局势
  • 情报分析
  • 国家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克劳备忘录》的首个中译本;20世纪初的英德对抗对当今的中美关系有无启示。

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文献之一,当代中美关系启示录。

本书是一本有关《克劳备忘录》的读本,包括《克劳备忘录》的全文翻译文本,以及欧美学界有关克劳、《克劳备忘录》、英德海军对抗的研究性文章。《克劳备忘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向国会提供的一份战略报告,该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分析了德国的崛起与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英德冲突必不可免以及英国的应对策略。恰如美国国务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所言,《克劳备忘录》对当下中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吴征宇,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思想与理论、战略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英国杜伦大学政治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从事访学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三部、译著两部(合译),并在各类核心期刊及海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信息

001 导 论:《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的起源 吴征宇
第Ⅰ部分 《克劳备忘录》
031 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 [英]艾尔•克劳
第Ⅱ部分 艾尔•克劳的职业生涯与外交思想
081 对艾尔•克劳爵士职业生涯的重新评价 [英]理查德•科斯格雷夫
102 艾尔•克劳与英国对外政策:思想的图谱 [英]托马斯•奥特
139 艾尔•克劳爵士职业生涯中的晋升问题 1905-1920 [英]爱德华•柯普
第Ⅲ部分 英德海军竞赛与英德对抗
169 哥本哈根情结 [美]乔纳森•斯滕伯格
203德国的世界政策与英德结盟谈判 1897-1900 [美] 保罗•肯尼迪
234德国追求海权的失败 1914-1945 [美] 霍尔格•赫维希
第Ⅳ部分、《克劳备忘录》的当代意义
291亨利•基辛格论《克劳备忘录》与中美关系 吴征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该书是由一篇导读,备忘录原文,两篇研究克劳职业生涯,三篇研究德国海军战略,一篇基辛格论备忘录与中美关系的文章构成。 《克劳备忘录》是每个学国际关系的人都如雷贯耳的文献,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读其文。非常感谢吴征宇兄将其译为中文。认真读过之后第一...

评分

该书是由一篇导读,备忘录原文,两篇研究克劳职业生涯,三篇研究德国海军战略,一篇基辛格论备忘录与中美关系的文章构成。 《克劳备忘录》是每个学国际关系的人都如雷贯耳的文献,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读其文。非常感谢吴征宇兄将其译为中文。认真读过之后第一...

评分

该书是由一篇导读,备忘录原文,两篇研究克劳职业生涯,三篇研究德国海军战略,一篇基辛格论备忘录与中美关系的文章构成。 《克劳备忘录》是每个学国际关系的人都如雷贯耳的文献,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读其文。非常感谢吴征宇兄将其译为中文。认真读过之后第一...

评分

该书是由一篇导读,备忘录原文,两篇研究克劳职业生涯,三篇研究德国海军战略,一篇基辛格论备忘录与中美关系的文章构成。 《克劳备忘录》是每个学国际关系的人都如雷贯耳的文献,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读其文。非常感谢吴征宇兄将其译为中文。认真读过之后第一...

评分

该书是由一篇导读,备忘录原文,两篇研究克劳职业生涯,三篇研究德国海军战略,一篇基辛格论备忘录与中美关系的文章构成。 《克劳备忘录》是每个学国际关系的人都如雷贯耳的文献,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读其文。非常感谢吴征宇兄将其译为中文。认真读过之后第一...

用户评价

评分

强行刷完……仍未摆脱霍布斯状态的国际社会,迷茫的国家战略,将国家命运强行与自己政治集团的利益绑在一起,愚蠢的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正是这些因素将第二帝国推上了自我毁灭的轨道。100年之后,这段往事的教训尤其值得华盛顿和北京的领导人思考。

评分

原文翻译与论文选编。

评分

颇有启示的小册子,翻译大体文风洗练,然而细节不乏错漏,如“德国驻柏林大使”应为“驻伦敦”,“查理三世与情人安夫人”对照原文应为理查三世,且安为其妻子,不是情人(克劳引用此例似出自莎剧,而非源自正史)。哥本哈根一章逻辑似乎有些生硬(个人性的民间舆论、未成熟的战争计划并不能充分地证明一个国家遵循的外交理念),要不然就是作者想借此表明德国一战前的外交行为逻辑过于匪夷所思,居然相信英国这样一个信奉间接战略的国家会主动进攻自己(按照此篇中给出的德国人的逻辑,英国想要是钱-摧毁德国海军,但德国想要的却是命-以安特卫普为跳板进一步占领英国)。论中国一篇放在十年前也许合适,但如今似乎事态已经超出了基辛格预料。举北大西洋共同体的例子显得基辛格更像美国战忽局了,北约的团结主要是因为苏联。

评分

原文翻译与论文选编。

评分

一切历史都是近代史。也许这是我们能从自身环境中抽离,冷静而慎重地审视我们今日的处境的唯一手段。《克劳备忘录》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本预言,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它只是分析了近百年前的英德冲突,但更可能的是给我们今日的中美关系敲响警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