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啓濛運動以來,西方主流的曆史觀以黑格爾的曆史觀為代錶,曆史樂觀地被視為一條綫形的、不斷走嚮人類最終完善之路。曆史的每一個環節都為下一個環節服務。
直到1920年代,羅森茨維格、本雅明、肖勒姆三人共同以彌賽亞烏托邦為理念創立瞭一種新型的曆史觀。它呈現瞭一種彌塞亞烏托邦的思想。對立於將曆史視為一條永遠走嚮人類最終完善之路的樂觀主義觀念,他們提齣瞭一種斷裂的曆史思想,其各個環節不能被納入一個總體,與錶麵的同質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義——同樣也更有前景。
在三位思想傢那裏,上述另類的曆史齣自於他們對20世紀巨大變革的直接經驗。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在曆史理性解體的基礎上,希望的火花再次燃起。透過救贖的範疇,烏托邦再次閃現在三位作者那裏。在嚮新事物的突現敞開的這一時間模式當中,理想的迅速實現變成瞭可以被設想的事情。
在《曆史的天使》中,作者斯颱凡·摩西以天使報喜作比喻,來迴顧這套曆史救世說,從而以一個特彆的視角生動地展現齣20世紀初的德國猶太思想。這三位思想傢共同想象瞭一種新的曆史觀,它呈現瞭一種彌塞亞烏托邦的思想,其各個環節不能被納入一個總體,與錶麵的同質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義——同樣也更有前景。
作者簡介:
斯颱凡•摩西(1931-2007),法國、以色列雙重國籍的當代哲學傢。曾在巴黎索邦大學和巴黎第十大學講授德國哲學與文學。1969年定居耶路撒冷,隨後在希伯來大學擔任德語係任教,並創立羅森茨維格研究中心即專攻德國-猶太文化和文學史研究中心。他將羅森茨維格的思想介紹到法國,此外,他也是本雅明、卡夫卡、策蘭等德文作者的研究專傢。主要代錶性著作有《愛若斯和律法》《一個傳奇的注解——關於卡夫卡的演講》《迴到猶太主義》(與 Victor Malka閤著)等等。
譯者簡介:
梁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近作有《文明、理性與種族改良:一個大同世界的構想》《帝國的想象:卡夫卡<中國長城修建時>中的政治話語》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非常好。應當與莫爾特曼的《來臨中的上帝》搭配閱讀。羅森茨威格、本雅明、肖勒姆與莫爾特曼在同一視域內嘛。他們的曆史哲學都采取瞭猶太教彌賽亞主義的參與式解讀。與莫爾特曼最接近的當屬本雅明與羅森茨威格:同樣反對均質、空洞的綫性史觀。(進步論或者循環史觀)本書介紹本雅明更為詳盡,他反對綫性史觀以及沒有略去進步觀的曆史唯物主義將曆史當成可量化的填充物,以“曆史的天使”為喻錶明每一時刻都是異彩紛呈的質性的。並且像阿倫特所說的“思考與迴憶是人紮根世界的努力”那樣,本雅明強調瞭“傳統”與迴憶的重要性,如莫爾特曼所說,生命的唯一問題在於愛與迴憶的衝突。救恩史也以彌賽亞可能在每一質性的“永恒的當下”進入而得到重新解釋。(作為永恒之跳闆的今天),這恰恰是莫爾特曼對曆史時間性與永恒性闡釋的摺衷。
评分好友評分9.3/9 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氣魄,哪怕還算不上大師,但是也有解決大問題的誌嚮。真正的思想傢不會滿足於去解釋前人或者復讀前人的思想,而是要直麵自己的根本性問題,比如,如何獲得救贖?在這種大問題上,繼承前人的思考,同時也為後人留下瞭啓示。這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吧! “肖勒姆強調,在本雅明那裏,同樣也在猶太教的神秘當中,有一種烏托邦在當下的投射。彌賽亞主義不再被理解為對發生在直綫和連續時間當中的聖化的期待,而是一種新事物來臨的可能性,它被賦予每一個時刻。”P175 “在我們這個時代,顯然也隻有詩人們纔可以迴答,他們不像大部分巫師們那樣對語言失去瞭希望。” ps:把aura譯為氣息,這不應該……靈氣就還行。
评分關於彌賽亞時刻與救贖的第一研究。
评分關於彌賽亞時刻與救贖的第一研究。
评分所謂跟我們相關的黨派與聯盟一定是荒野上的聲音,但在翻譯的角度這倒是對的。——羅森茨威格的觀點是什麼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是羅森茨威格可能錶達過什麼卻是可能的。另外,舉例無理數的那個例子很大程度說明該學者的無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