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本到底在发生什么?所谓的改变社会到底是指什么?
社会会改变吗?又如何去改变?
想改变社会的人可能很多,但又并不认为真能改变社会。即便选举时去投票,即便自己当选作政治家,但如此就能改变社会吗?这样想的人应该是不在少数。
从中,可以窥见这样的一种心情:有改变当前社会之心,却并不认为交给政治家就可以。既然自己参与也不会改变,于是就不参与政治。另一方面,当看到示威游行暴发时又会想,或许……也不是不可能……
社会,会因游行示威而改变吗?经常有报社记者问我,“游行示威,又能改变什么?”“相较于游行示威,投票不是更好吗?”“不组建政党将手无缚鸡之力不是吗?”
似乎很多人认为,去投票,选出议员、政党,通过法律,这就是改变社会了。但就如本书中提到的,这不过是诞生于18世纪至19世纪的近代代议制民主主义思维,若死报不放,思路未免狭隘。
那么成立非营利组织呢?创业呢?革命呢?是不是就能改变社会了?但这些也依然稍嫌狭隘,都不过是近200年来出现的老套路。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在回答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今天的日本到底在发生什么?所谓的改变社会到底是指什么?而这本书,就是要从历史的,社会结构的,或思想的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
小熊英二,1962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国际社会科学专业博士。现任庆应大学综合政策学系教授。著述颇丰,有《1968》《民主与爱国》《日本人的境界》《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所谓日本》《我们现在在哪里?——小熊英二时评集》《东北重建》《从边境开始——东京/东北论》等。
参与者(豆瓣号): @密涅瓦的瓦 @すういん @蓝胖 @堂本栞 堂本栞: 小熊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日本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运动的历史;民主的来源及其现在的局限和危机;21世纪如何开展社会运动。让我来提两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第一是从社会结构,结构变迁来解释一些社会问题。...
从一个日本通俗文化和日语爱好者的理科人的角度来看:一到三章“哇,日本社会背面果然存在不少问题”“原来就是这些问题””福岛事件果然是一个分水岭”;四到六章“看之前有点紧张,怕看不懂,一看也还好”“原来人文社科领域的那些这个主意那个思想指的是这个啊”;第七章“一些社运例子意犹未尽”“原来是一本鼓励你参与社运的书”“以后听说游行什么的,可以关注一下”“也许能够参与的社运就是在美国为亚裔争取权益吧…”。好书!有机会刷一次原版!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作者的热忱很动人,但从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很具体的讲日本社运的部分我看得津津有味,开始爬梳思想史和社运理论就看得我有点昏昏欲睡- -后来看后记里作者果然写这两部分都不是他的专业,他专业是做近现代日本史的。。果然人谈自己的领域的本色当行最迷人。
评分如果17-19这三年只推荐一本书,会是这一本。网上还有卖,甚至能出版,差不多就是奇迹。收获颇丰,常读常新。行文有趣,爱不释手。除了个别语句翻译生硬,整体畅通。前半本故事多,后半本理论梳理有些跳脱,但因是大众科普,写成这样可以接受。“也有人说,自己被坚硬冰冷的墙壁包围无法发声。但我认为,这话说反了。在他人看来,不发声的你就是这面墙的一部分。关系都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不会因等待而改变。当然,一旦发声,或许就会与某些人处于一时的敌对状态,但你的真正伙伴也会出现。”是啊,前两年不停发声的时候,也被恶意怼过,但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一帮可以性命相托的朋友,不就是我嘛。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作者的热忱很动人,但从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很具体的讲日本社运的部分我看得津津有味,开始爬梳思想史和社运理论就看得我有点昏昏欲睡- -后来看后记里作者果然写这两部分都不是他的专业,他专业是做近现代日本史的。。果然人谈自己的领域的本色当行最迷人。
评分太干净利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