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婚后的玛乔丽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对昆人进行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研究。在20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她学习昆人语言,入乡随俗。在调查中,能说会道的昆人女性妮萨向玛乔丽清楚、生动地讲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情感意义的事件:幼年时的断奶记忆,与其他孩童的第一次性游戏,新婚之夜的事情,母亲和子女的亡故,几段婚姻和数位情人的故事,对逐渐变老的感受,等等。此外,妮萨还坦率地披露了性行为的细节,以及受新情人所吸引的方式和原因等更为私密的事情。
由于妮萨丰富的人生经历及讲故事的天分,我们获悉了昆人个体间的互动方式及昆人社会的组织方式,了解了许多关于昆人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经验的新材料。与妮萨的15次录音深访,成就了《妮萨》这部几乎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相提并论的佳作,在人类学界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
[美]玛乔丽•肖斯塔克,美国女人类学家。自1963年起,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 李和Irven DeVore等人对博茨瓦纳西北部Dobe地区的昆—桑人开始了一项长期的调研计划。1969年,该项计划已近尾声,结婚不久的肖斯塔克与她的研究生丈夫参加该计划的研究同往Dobe,丈夫研究母婴关系和婴幼儿身心成长,而肖斯塔克则关注妇女生活史。肖斯塔克是妮萨生活故事的访问者、记录者、转译者和整理呈现者。
妮萨这本书被评价为饱含先锋意味的人类学著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妮萨不仅仅是民族志,更像是文学作品,其中参杂了许多主观感受。这本书饱含着三种不同的声音,其中以妮萨的自我阐述为主,还夹杂着作者本身和人类学家的声音,这三种声音互为补充。 首先,谈一下这本书内...
评分非常震撼,生动,发人深省的一本非常独特的人类学民族志田野研究和女性生命文学的经典. 本书记载了一个!Kung部落妇女的大半生,大概写作于1970年代她50多岁时(但愿准确,虽然我是大概5年前读的这本书现在印象已经模糊了)。她年轻的时候生活在一个非常原始的部落环境中,然而后...
评分 评分 评分【一个非洲女孩的上半生】 她13岁有了第一个丈夫,丈夫是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男人,婚后没几天,因为丈夫和伴娘乱搞,她的家人把丈夫赶走了。过了一年,家里又给她找了第二个丈夫,这时她的乳房刚发育。她不喜欢和丈夫在一起,丈夫不给她提供食物。她的娘家人又把她带走了。 ...
遇到这么一位极富表达欲的受访对象,对人类学家来说真是幸事啊。虽说书里记述原始部落的生活无非食色性而已,但简单的社会事务关系因妮萨的滔滔不绝丰富精彩。
评分基本印证了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提到的观点,采集狩猎社会里的人过得并不比现代人差,反倒是过渡到农业社会后,不动产圈住了人类,即生活的必需品越多,人类活得越操劳。就女性而言,从采集狩猎过渡到农业社会后,原本与男性共同承担采集任务的女性开始被困在家里,直接导致了社会地位下降。
评分实验人类学之作。提供了一种人类学家处理田野中的多种声音的方式,女性主义也好,文化霸权也罢,所有的声音必将带有多种意识形态的印痕。20年后的重返妮萨也让第一部妮萨变得更微妙起来。
评分列为改变人类学的十五个研究之一,重点在于展现事实的方式,实验民族志代表之作,诚然,看到了玛乔里和妮萨之间相互的真诚,但虽为“实验”仍然隐隐觉得有组织文字之嫌,这是后现代一直质疑的问题,文字转译从来都不能完全达意,算是一种进步!整体读下来轻松愉悦,故事般的语言,淡化的性等
评分表述危机后经典的多声道民族志,“食色之欲”在妮萨的生活中也是无比重要的,回忆少年时,谈来谈去都是食物,成年之后谈啥都能谈到做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