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言说

对空言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出品人:
页数:410
译者:邓建国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2797
丛书系列:大学译丛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传播
  • 思想史
  • 社会学
  • 人文社科
  • 哲学
  •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 communication
  • 文学
  • 小说
  • 现代
  • 叙事
  • 情感
  • 人性
  • 孤独
  • 存在
  • 语言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作者简介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John Durham Peters

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史家、传播理论家和传播哲学家,艾奥瓦大学克雷格•贝尔德讲席教授、国际传播学会(ICA)会员。先后获美国人文基金会、富布赖特基金以及利华修姆信托基金的研究资助。《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彼得斯的其他作品还有:《奇云:元素媒介的哲学》、《取悦深渊:自由言说与自由传统》等。

目录信息

序论:交流之难题001
一、“交流”的历史性004
二、“交流”的多义性009
三、 20世纪20年代: 传播学的论争015
四、 二战以来“交流”的技术性话语和治疗性话语034
第一章两种交流观:对话与撒播048
一、 《斐德罗篇》中的对话和爱欲052
二、 对观福音中的撒播074
第二章错谬之缘起:奥古斯丁、洛克和招魂术090
一、“交流”观念的基督教根源094
二、 洛克:“交流”之意义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112
三、“心灵融合”交流观之社会影响: 19世纪的催眠术和招魂术129
第三章一个更强有力的精神视野:黑格尔、马克思和克尔恺郭尔161
一、 黑格尔的交流观:“承认”161
二、 作为媒介的货币: 马克思vs.洛克175
三、 克尔恺郭尔的交流观:“匿名”187
第四章生者的幻象及与死者的对话200
一、 记录性媒介vs.传输性媒介201
二、 诠释学: 一种与死者的交流方式215
三、 死信: 无法发出的讯息241
第五章去追求真正的联系,抑或去跨越鸿沟?258
一、 唯心主义: 人与人之间的森严壁垒263
二、 是欺骗还是接触?詹姆斯论灵异研究275
三、 伸出手去触摸人: 电话的奇异之处283
四、 广播: 作为撒播vs.作为对话298
第六章机器、动物与外星人:各种不可交流性327
一、 图灵测试与肉体/爱欲的不可超越性335
二、 动物及人类对非人生灵的共情348
三、 人类与外星人的交流354
结语:用手挤呀376
一、 交流注定充满沟壑377
二、 接收者拥有的特权379
三、 交流的阴暗面382
四、 触觉与时间的不可化约性385
附录:妙语摘抄389
致谢403
译后记40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彼得斯这本书旁征博引,底蕴之厚令人咂舌。前几章引述不同时期大家思想观念以述“撒播-对话”“传心术-唯我论(交流的可能与不可能)”之争,后引用神学、科学界研究甚至生物、天文的研究,叙述了身体在场之“善”,广泛民主建立之模式(一切生物,包括亡灵),以及人类社会最...  

评分

苏格拉底·耶稣·孔子 按:还有一个“述而不作”的先师:佛陀。只是我对他知之甚少,故也就不提他了。 根据时髦的见解,一个学人应当大胆而自由地创新。据说,创新是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又据说,创新的意思就是,在知识上没有任何藩篱,在思想上不受任何束缚。于是,学者们、...  

评分

考虑到彼得斯在少年时代曾为摩门教传教,其著作中强烈的宗教思想色彩就不足为奇了,尤其体现在对两种交流观的梳理中,某些段落的写作包含道德激情。这种特质与冷静务实的实用主义诉求糅合在一起,体现出细腻、折中又不乏意境深远的气质。 一个需要纠正的观点是,彼得斯虽然常常...

评分

苏格拉底·耶稣·孔子 按:还有一个“述而不作”的先师:佛陀。只是我对他知之甚少,故也就不提他了。 根据时髦的见解,一个学人应当大胆而自由地创新。据说,创新是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又据说,创新的意思就是,在知识上没有任何藩篱,在思想上不受任何束缚。于是,学者们、...  

评分

我承认这本书肯定非常难以翻译,各种双关、同音异义、头韵、尾韵…译者下了很大功夫,译者序写得很好,译者注也很棒。 但是不得不吐槽一下,为什么同一个英文专业术语前后翻译不一样,看得很头疼啊,比如:strangeness前面翻译为奇异性,后面翻译为陌生性(我觉得是陌生化的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本科时候第一次读何的版本,云里雾里。新版本翻译的确要明晰一些。花了三天读完这个版本,大致勾勒出彼得斯对于传播观念史的看法,人类的传播史是一部对话不可能的历史,亦是一部在对话与撒播之间变动的历史,而对话的观念逐步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对话不可能行,让人类处于日益的焦虑之中,而忘掉了应有的道德关怀。因此,人类的命题应由“我们能相互交流吗”变为“我们能彼此相爱并公正和宽容地相待吗”。同时,彼得斯的分析中,也恢复了西方哲学中对“身体”的漠视,这正是学术界将其视为开创了传播哲学研究领域。精读完第二遍后写一篇读后感。2018.5.28

评分

可以打十分吗,哭了,十分有幸,因“撒播”而得以成为Peters未来的中国学生之一,感谢。/“触摸和时间,这两个我们可以共享但不能够复制和再生的东西,是我们真诚的唯一保证。”/“亲临而在场恐怕是我们能做到的最接近跨越人与人之间鸿沟的保证。在一点上,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的有限性,它既神圣又悲哀。”/恐怕是今年最佳。

评分

实用主义哲学的传播观,很推崇威廉·詹姆斯等哲学家,认为交流的问题与其说是个心灵的问题,不如说是效果与对他者关爱的问题。带着一股挺浓的宗教意味。2000年左右的书,观念前卫,探讨了与动物、人工智能及同外星人的交流历史。此中译版跟第一版简直像两本书。在社交媒介泛滥时代再读这本书,有种解毒剂之感。

评分

“最深刻的伦理教诲要求人们无差等地泛爱一切人,然而时间却只允许一个人真正地关爱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居民。毕其一生,每个人只有时间给少数几个人以关爱。我们这些肉身凡人只能个别地去爱;不过,没有博爱之心又是不公正的。爱之悖论是,边界的具体性和要求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由于我们只能够和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共度时光,只能够接触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因此,亲临而在场恐怕是我们能做到的最接近跨越人与人之间鸿沟的保证。在这一点上,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的有限性,它既神圣又悲哀。”

评分

“…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的有限性,它既神圣又悲哀。”戊戌年影响最大的TOP3(观五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