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John Durham Peters
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史家、传播理论家和传播哲学家,艾奥瓦大学克雷格•贝尔德讲席教授、国际传播学会(ICA)会员。先后获美国人文基金会、富布赖特基金以及利华修姆信托基金的研究资助。《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彼得斯的其他作品还有:《奇云:元素媒介的哲学》、《取悦深渊:自由言说与自由传统》等。
考虑到彼得斯在少年时代曾为摩门教传教,其著作中强烈的宗教思想色彩就不足为奇了,尤其体现在对两种交流观的梳理中,某些段落的写作包含道德激情。这种特质与冷静务实的实用主义诉求糅合在一起,体现出细腻、折中又不乏意境深远的气质。 一个需要纠正的观点是,彼得斯虽然常常...
评分 评分苏格拉底·耶稣·孔子 按:还有一个“述而不作”的先师:佛陀。只是我对他知之甚少,故也就不提他了。 根据时髦的见解,一个学人应当大胆而自由地创新。据说,创新是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又据说,创新的意思就是,在知识上没有任何藩篱,在思想上不受任何束缚。于是,学者们、...
评分一.缘起 一本好书和一部好电影一样,永远是在等着他的读者与观众。相遇更似重逢,而重逢的喜悦与亲切,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无数次渺小的思考。在没有遇见《对空言说》以前,交流的困境就已然盘旋在我的头顶了,所以在我真正开始读这本书时,会时常感叹我们之间的对话好像早已发生...
“最深刻的伦理教诲要求人们无差等地泛爱一切人,然而时间却只允许一个人真正地关爱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居民。毕其一生,每个人只有时间给少数几个人以关爱。我们这些肉身凡人只能个别地去爱;不过,没有博爱之心又是不公正的。爱之悖论是,边界的具体性和要求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由于我们只能够和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共度时光,只能够接触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因此,亲临而在场恐怕是我们能做到的最接近跨越人与人之间鸿沟的保证。在这一点上,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的有限性,它既神圣又悲哀。”
评分书是好书 门外汉读了一半是真的读不下去了
评分本科时候第一次读何的版本,云里雾里。新版本翻译的确要明晰一些。花了三天读完这个版本,大致勾勒出彼得斯对于传播观念史的看法,人类的传播史是一部对话不可能的历史,亦是一部在对话与撒播之间变动的历史,而对话的观念逐步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对话不可能行,让人类处于日益的焦虑之中,而忘掉了应有的道德关怀。因此,人类的命题应由“我们能相互交流吗”变为“我们能彼此相爱并公正和宽容地相待吗”。同时,彼得斯的分析中,也恢复了西方哲学中对“身体”的漠视,这正是学术界将其视为开创了传播哲学研究领域。精读完第二遍后写一篇读后感。2018.5.28
评分书是好书 门外汉读了一半是真的读不下去了
评分“…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我们的有限性,它既神圣又悲哀。”戊戌年影响最大的TOP3(观五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