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分析了传统工业资本主义和当今处于全球化转型中的资本主义之间的重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工作伦理已经渐趋改变;稳定的传统科层式大型企业逐步被新经济条件下的小型化企业所代替;重视熟练技艺(所谓匠人)和成就的传统价值观让位于更加注重潜能和才华的价值观;所谓的“无用的幽灵”正缠绕着专业人士和手工业工人;消费和政治的界线正在消亡。
新经济在摆脱僵化静态的科层组织的“铁笼”的同时,理应给个人提供一种新的自由模式,但桑认为并非如此,新经济带来了新的社会和情感创伤,能适应和得益于这种新资本主义文化的只是一部分人。这种新资本主义文化对个人的自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要求来自更加简洁意义上的自我,注重潜能而不是已经取得的成就,人们必须轻视甚至放弃以往的经验,努力适应新经济的“改革”要求。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因其在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特森诺奖等国际奖项。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资本主义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说。
这本书没有我看《重新发现社会》那般一击即中的惊艳,作者非常善于归纳经济制度和社会构造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军事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强调军用思想在社会生活里的主导作用。最值得收藏的一点是其中驳斥了弗洛伊德对于人性的阐发,偏向马斯洛的观点:人们的自我持续发展性,与所...
评分在新資本主義文化一書裡,Richard Sennett要說的是這樣的問題:當韋伯的鐵籠打開後,人們是否變得自由了?答案顯言不是這樣,作者認為,因為生產模式、僱傭關係,以至福利制度的轉變,責任消失、忠義不存、技能失效、一種不安的無用感彌漫,在新資本主義下要安生立命,最終還是...
评分在新資本主義文化一書裡,Richard Sennett要說的是這樣的問題:當韋伯的鐵籠打開後,人們是否變得自由了?答案顯言不是這樣,作者認為,因為生產模式、僱傭關係,以至福利制度的轉變,責任消失、忠義不存、技能失效、一種不安的無用感彌漫,在新資本主義下要安生立命,最終還是...
评分一开始读桑内特的书,还是在学校图书馆偶尔见到的,有关城市社会学的东西,那一本书是他的成名作——《公共人的衰落》,刚读时就恍若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仿佛重新认识了大城市的本质,而由于那一本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写,后来桑内特就发展了他的理论,不过到了...
评分这本书没有我看《重新发现社会》那般一击即中的惊艳,作者非常善于归纳经济制度和社会构造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军事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强调军用思想在社会生活里的主导作用。最值得收藏的一点是其中驳斥了弗洛伊德对于人性的阐发,偏向马斯洛的观点:人们的自我持续发展性,与所...
很好的书,很糟糕的翻译。
评分社会和组织的新页面,既给了人以更高的渴望,也让人失去了依靠。人的价值归根见底要靠自己来建立。
评分不得不感慨,以前本科硕士时还能接触到很多视角不同的人,回想起来,当年那些踌躇满志准备拥抱象牙塔外资本主义秩序的朋友反倒比天天死抠自己专业文本的人有趣得多。与此对应,许多为这些未来白领或金领打造的NGO,允诺的都不是专业技能培训,而是承诺召唤你“有趣的灵魂”,比如北辰,恰如桑内特所言。虽然理论研究也在说视角,但读博真就是个成为匠人的过程,在精熟某一领域的同时,几乎放弃了桑内特说的那种愿意放弃已有经验、不断开发潜在能力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的不过是围着同一堆材料(问题)360°绕着它看,而不是在ABCDEF等不同材料中穿梭(当然,现在的学术时髦就是横穿ABCDEF,但国内似乎没谁做到这点)。 另外,我觉得翻译得还不错啊- -
评分揭示了一些现象,整体逻辑有点散乱
评分社会和组织的新页面,既给了人以更高的渴望,也让人失去了依靠。人的价值归根见底要靠自己来建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