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葛兆光 學術史 隨筆 思想史 曆史 學術隨筆 民國 知識分子
发表于2025-02-22
餘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與民族的動蕩不安,把所有學者拋進巨浪顛簸之中,把那個時代知識人的心靈撕得四分五裂。在這些學者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吊詭、潮流的變遷和思想的動蕩,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學術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識與政治在彼此糾纏,理智與情感在相對 角力。盡管說餘音繞梁也可以“三日不絕”,但是“三日”之後呢?餘音或成絕響,總會裊裊遠去。
本書收錄瞭葛兆光教授紀念晚清民國以來16位已故學人的隨筆。這些人中,有的融入曆史的大動脈中,有的成瞭被遺忘的暗流。作者迴顧他們的經曆,探尋他們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的“變”與“不變”,捕捉思想史與學術史、時代與個人間那微妙的角力與交融。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係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齣生於上海,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2006年至2013年擔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颱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 2009年獲選第一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全球學人”。著有《中國思想史》兩捲本、《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等。
題目比內容好
評分感謝贈書。有些之前讀過,寫瀋曾植、顧頡剛、楊聯陞、硃維錚的幾篇很好。
評分序言前年就讀過,書如今齣版。葛爺讀書廣博、議論通達,文筆流暢、精確且飽含深情。
評分楊文會 瀋曾植 王國維 陳寅恪 顧頡剛 吳宓 袁同禮 潘光旦 羅常培 周一良 楊聯陞 黃仁宇 龐樸 金開誠 章培恒 硃維錚
評分差的學者總是相似的,卓越的學者卻各有各的難關。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7-03/11/content_673938.htm?div=-1 书斋孤灯下,葛兆光多次地读陈寅恪、吴宓那一代人的日记、书信、诗歌,有时对其中人事感到大有可说,有时感慨虽多却仿佛无话可说。他从其中看到当时整个中国思想和学术的动向,如翻读那个时代的一本账...
評分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7-03/11/content_673938.htm?div=-1 书斋孤灯下,葛兆光多次地读陈寅恪、吴宓那一代人的日记、书信、诗歌,有时对其中人事感到大有可说,有时感慨虽多却仿佛无话可说。他从其中看到当时整个中国思想和学术的动向,如翻读那个时代的一本账...
評分年初在观察家书评上看到这本书,半年过去终于算是读完了。葛兆光先生是我童蒙时期就闻名的大家,但还是第一次通读他的作品。 作为一个文史门外汉,连爱好者都不能算,这本书虽然只是随笔,也确实很有陌生感。不是思想史、学术史的学生或是学者,这本书其实给我的是一个管窥,看...
評分大致翻览了这部随笔集,并不长,文章也很零散地写了近现代很多学人。有熟悉的人物如陈寅恪、顾颉刚,有不熟悉的如沈曾植。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学术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关怀的目的。 《余音》这个名称本身就很耐人寻味,有着一种思想的矛盾在其中。若从好的方面理解,则晚清民国学人的...
評分年初在观察家书评上看到这本书,半年过去终于算是读完了。葛兆光先生是我童蒙时期就闻名的大家,但还是第一次通读他的作品。 作为一个文史门外汉,连爱好者都不能算,这本书虽然只是随笔,也确实很有陌生感。不是思想史、学术史的学生或是学者,这本书其实给我的是一个管窥,看...
餘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