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冷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翟强
出版时间:2016-12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99901
丛书系列:甲骨文丛书
图书标签:
  • 冷战
  • 历史
  • 甲骨文丛书
  • 国际关系
  • 政治
  •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 美国
  • 甲骨文
  • 冷战
  • 历史
  • 国际关系
  • 意识形态
  • 军事
  • 政治
  • 美国
  • 苏联
  • 冷战史
  • 地缘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面对新的读者、使用新的材料重述了冷战时期的历史……惊人的原创作品。 ——安妮•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作者)

对冷战全面而睿智的调查。即使像我这样不完全认同他的所有判断的人也能从他的研究和调查中获益颇多。——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冷战史学泰斗用这本书总结了冷战。一部精彩的历史作品,引人入胜的权威之作。——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Lt.-General Brent Scowcroft)(陆军中将,1989—1993年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危险和政治在每一页朝你扑面而来。——彼得•亨尼西(Peter Hennessy)

扣人心弦!——莱恩•戴顿(Len Deighton)

“一流……重大事件的大集合”——英国《星期日独立报》

“扣人心弦且清晰易懂……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伦敦《标准晚报》

“才华横溢”——英国《独立报》

“生动、值得阅读的一段历史”——英国《泰晤士报》

“令人信服……加迪斯谨慎的为这一代人描绘了冷战”——英国《观察家报》

“关于那些几乎将超级大国带向战争的政治内容和事件的大师级调查……由一位大师级历史学家撰写……一流”——《英国广播电视公司历史杂志》

“伟大的冷战历史专家”——《文学评论》

“美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精妙、值得一读的研究内容”——《每日论坛报》

“新鲜、令人钦佩的概括性故事……加迪斯对材料的高度熟悉,用他娴熟的风格和视角来讲述那段历史让他的新作赏心悦目”——《经济学人》

“简洁明了地论证的报告……富有激情的叙述,内容清晰明了,这是对本书内容的最理想的介绍”——《苏格兰人报》

“近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雅致的非科幻书籍……令人着迷”——The Tablet

“着眼世界、极具风格,但是语言平实直接,内容简单同时解除了疑惑,但有深度而且睿智,它描述了复杂历史事件最扼要的内容,关于历史争端的新的观点,还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威廉•塔博曼(普利策奖得主,《戈尔巴乔夫》作者)

“针对复杂冷战战略的大师级指导”——英国《每日电讯报》

作者简介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现为耶鲁大学罗伯特•A.拉韦特(Robert A Lovett)讲座教授,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泰斗”,2005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 ies Medal)。著有《遏制战略》(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长和平》(The Long Peace)、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We Now Know、The landscape of History、Surprise, Security,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George F. Kennan。

翟强 ,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校区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和专长是中美关系史、冷战史和越南战争史。主要英文学术专著有China and the Vietnam Wars, 1950-1975 (2000); The Dragon, the Lion, & the Eagle: Chinese-British-American Relations, 1949-1958 (1994)。

张静,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2007-2008年)。研究领域为中美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目录信息

序言 前瞻
第一章 恐惧的回归
第二章 死亡艇和救生艇
第三章 指令社会抗衡自发社会
第四章 自主的兴起
第五章 公正的恢复
第六章 演员
第七章 希望的胜利
后记 观后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之前对于冷战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上那简短的2页介绍,读过本书才深度的认识了这段历史,我们的世界曾经处于多么恐怖的军备竞赛中。所幸这些超级大国的领导人仍存有一些理性,没有轻易地动用那些可怕的武器,否则今时今日将不复存在。与历史相比,我们生活的时代实在是...  

评分

太简短了,也非常不适合作为介绍性著作。只能用以补遗。 似乎还引用了李志绥的回忆录呢! 1941《大西洋宪章》:威尔逊主义,划分势力范围。 冷战起源:斯大林对伊朗北、土耳其海峡和北非地区的染指。 1946斯大林指示诺维科夫的长点报cos凯南,如同上官金虹面前的吕奉先。真是。...

评分

太简短了,也非常不适合作为介绍性著作。只能用以补遗。 似乎还引用了李志绥的回忆录呢! 1941《大西洋宪章》:威尔逊主义,划分势力范围。 冷战起源:斯大林对伊朗北、土耳其海峡和北非地区的染指。 1946斯大林指示诺维科夫的长点报cos凯南,如同上官金虹面前的吕奉先。真是。...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与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属于两个角度的探讨,但二人对勃列日涅夫的领导风格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可能祖博克探讨的角度更多的是检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为何失败,而加迪斯是站在了苏联肯定会解体这个命题的角度。在书中,加迪斯关于“武器”的定义、使用武器的规则、核战阴影下的国家关系、以及双方的互不信任造成的零和游戏等等,真是值得细细品味一番。正是在核时代确保了双方都能互相毁灭的条件下,大国之间大的战争才无法真正发生,多么具有讽刺性。回想那个时代,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大家都笼罩在核阴云下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不同阵营的人们都在彼此较量各自的制度优越性。人类,一个多么高贵又多么卑鄙的群体,愿世界永远和平,也愿修昔底德陷阱永远不要发生在现存世界的两个大国身上。核战阴影永远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评分

这本不厚不薄的书或许不能告诉你在冷战的几十年里都发生了什么,但至少可以让你知道这几十年这个世界都大概发生了什么。

评分

应该怎么形容呢?冷战是一场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塑造的历史,那冷战本身也注定是意识形态化的。当历史学家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就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当他选择用意识形态去关注冷战,就会陷入这种视角当中,从而让冷战显得比他原本的样子更加冷战。但如果他不用意识形态去关注冷战,那也许就会错失理解冷战的机会。加迪斯的选择是前者,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的史观,一种站在权谋、地缘政治、以及外交法则上去看待历史的方式。也许不能说他错了,但他也成了被冷战塑造的一个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对这本书最大的理解,反倒是那句,“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评分

此书并非研究成果,也未提供更多研究进展,而是一部冷战的通俗而简略的通史。冷战这段历史,恰恰是当代史上一段最为重要的历史,以两种意识形态将整个世界分成了两大敌对的阵营,而世界差一点就在这种敌对中毁灭。梳理这段历史,看看人类是如何愚蠢地走到这一步,并且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从悬崖上撤回,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还是颇富启迪的。书中删节应当不少。

评分

提纲挈领,旗帜鲜明。尺度难得,回味深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