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端傳媒》國際頻道主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文學學士,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2002至2004年,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期間是唯一常駐加薩的國際記者,曾採訪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阿巴斯,對哈馬斯組織創始人亞辛的專訪為多家國際傳媒轉載,關於巴以衝突的文字、攝影故事獲得國際多個獎項,曾被評為「中國記者風雲人物」。2005年出版《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除政治人物外,亦白描當地普通人生活面貌,辛酸痛苦伴隨幽默溫馨,展現衝突下的人性。
2006年起任職香港鳳凰衛視,並定居香港。繼續奔波在國際熱點地區,經歷尼泊爾改制、南北韓危機、戰後阿富汗、伊拉克重建、烏克蘭戰爭、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亞及巴林等一系列政變,亦有實地觀察美國與歐洲政局。
她的國際新聞分析、隨筆常見於《金融時報》中文網、風傳媒、端傳媒,也常受邀「鏗鏘三人行」談話節目。
“太平盛世,个人所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无非是幻灭。”曾经看人这么写。最近把两本书搭配起来读,一本是周轶君的《走出中东》,另外一本是读过很多遍的生活随笔。乱世里,人们关心局势,极度渴望自由,叛逆,一边反抗一边和平,生活变得很艰难,于是当下的所有都很用力,生的感...
评分“太平盛世,个人所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无非是幻灭。”曾经看人这么写。最近把两本书搭配起来读,一本是周轶君的《走出中东》,另外一本是读过很多遍的生活随笔。乱世里,人们关心局势,极度渴望自由,叛逆,一边反抗一边和平,生活变得很艰难,于是当下的所有都很用力,生的感...
评分作者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曾长期呆在中东各国,其他国家见识也颇多。这本书先后写了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阿联酋、叙利亚、巴林、利比亚等中东国家,又写了乌克兰、尼泊尔、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写了独立小国列支敦士登、瑞士,也写了德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
评分1、90年代末-08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造成中产浪潮与信息革命,引发从2010年阿拉伯之春以来各国不停的社会骚乱。 2、土耳其对于世俗的宽容和土耳其女性思考能力的独立性,都令我感到意外; 3、伊朗潜在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强烈建议温州人过去打江山,或...
评分知道周轶君是在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女战地记者标签的背后,是个看起来很温婉的女性,夹杂在一群人精中间,即便争辩起来笑也是浅浅的,但从节目里的言谈到书里的文字,又都透着理性。 《中东死生门》聊战争之苦 流血牺牲、人体炸弹,无尽的苦难在时代洪流裹挟下,滚滚而来,逃...
看得出有很用心地谋篇布局,小君君文笔不错。中东毕竟谙熟,所以写的尤好。
评分A Portrait of Revolution,由阿拉伯之春当时至三年后世象描绘,渐渐扩题到大中东范畴的伊朗及土耳其,所描述也越发“面熟陌生”。至于文末最后两篇记述瑞士与英国,相比前篇,着实过于转折起伏,累积胸中块垒而不得消去。理解刘瑜那句书评“作者去过很多我们没去过的地方,见过很多我们没见过的人”。的确,她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评分也许只有写出“看世界是一场贪心的出发,要搜集美景珍奇,做记忆的书签。”这样句子的女子去走访革命现场,才更能发现残酷背后的欣喜,血水背后的骄傲,噩梦背后的微笑。
评分细致的国际观察
评分看锵锵三人行的时候就喜欢周轶君了,这本书像是见闻散记,发生变革国家里的事情看上去是如此熟悉,对民主自由的抗争从来就不曾间断过,以前有未来也还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