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曾经的改革先锋如何沦为守旧势力、顽固的皇亲宗室选择在变法风暴中的站哪一队背后的不仅是利益的考量、“其亡也忽”对历代王朝的消亡规律是否具有代表性与概括性、人们所熟知的从商鞅变法到洋务运动中的政令举措,民族或时代共同文化心理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经典著作《历史的拐点》修订本将为您一一道出。
内容简介
改革与变法不能简单归结为开明进步者与顽固守旧势力的斗争,而是在统治阶层朝堂带动宫廷外戚的各色人等中,力主变革群体与自认将被触犯既得利益者之间的资源博弈,进而与变革最终影响的下层——底层官吏、被统治阶层形成一个互相掣肘的循环,当循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主动或被动时,整体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或夭折或引领王朝走向复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变数,却又为人力所可控。《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次改革变法台前与幕后博弈,解析人性和中国民族性的十三个转捩点。
马立诚
当代著名政论家、学者。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凤凰卫视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曾被美国《亚洲周刊》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著有《交锋》 《大突破》 《交锋三十年》 《历史的拐点》 《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等。其中,《交锋》累计发行量突破200万册,《交锋三十年》获2009年第五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一般而言,历史主要就是政治史,政治的演变主要是制度的变迁,时过境迁,制度就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中国历史基本就是暴力史,一朝一代,都是暴力革命的产物,制度本身很难做出应有的改进。鲁迅说,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暴力之下,改革也往往最后变成一场流血...
评分政论家马立诚先生曾这样总结: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争论热,现在则是历史热。 马先生在一次与雷颐先生的对话中曾经感叹农民起义也即阶级斗争引发的改朝换代,往往能导致一段时间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却并无对制度及技术创新的推动。...
评分政论家马立诚先生曾这样总结: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争论热,现在则是历史热。 马先生在一次与雷颐先生的对话中曾经感叹农民起义也即阶级斗争引发的改朝换代,往往能导致一段时间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却并无对制度及技术创新的推动。...
评分这本书是2008年年初第一次出版,据说销量还是不错的,作者说后来是因为销售一空,所以决定再版印刷。既然作者这么自信,我也就跟着相信了这本书的内容,后来我才发现,确实题材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却不是那么完美。作者确实是把中国历史上13次最重要的改革记录了下来,应该算是...
评分一般而言,历史主要就是政治史,政治的演变主要是制度的变迁,时过境迁,制度就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中国历史基本就是暴力史,一朝一代,都是暴力革命的产物,制度本身很难做出应有的改进。鲁迅说,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暴力之下,改革也往往最后变成一场流血...
很不错的一本科普类的书,讲述了中国历代的改革,用通俗易懂的话去描述,没有讲太多废话,评价中肯。
评分马先生估计有许多想说而不能说的话,所以才写这么一本书。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每个改革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些不便明言的启示。最前面的马雷二先生的对谈中,雷頤着力强调了晚清改革,越看越像预言。(当然,书中引用的文献用白话翻译出来,看起来特别奇怪。)
评分新思维
评分通俗易懂的历朝历代改革故事,其实还可以一直写下去。
评分作者竭力的想要做到融贯古今,汇集中外,其篇幅的长短差距多少令人咋舌,成书的效果极为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