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出生在印度偏远小镇,虔奉宗教,丘吉尔诞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两人只有一面之交,却终生都在为本民族的利益与对方博弈。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妥协塑造了20世纪的历史。作者以非凡的笔力精彩呈现了他们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事业和殊死较量。他们领导各自的民族承受了种种痛苦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之间意志力的比拼,最终决定了两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两位巨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时遭到惨痛的失败。《甘地与丘吉尔》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独特新颖的比较传记。
阿瑟·赫尔曼(Arthur Her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霍普金斯大学史学博士,曾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访学。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乔治城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现任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7年至2009年,他作为第一个非英籍人士被任命为苏格兰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赫尔曼的著作主题宏大、史料扎实、文笔生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畅销不衰,深受各界人士的推崇。
由于纸媒版面限制,很多内容没有展开,比如甘地原本是西化精英,为何转向传统价值观;丘吉尔的保守派本性,如果他在二战前死去,可能苏联对他的评价是顽固的反共分子,而不是英雄伟人。 莫罕达斯·甘地 (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被尊称“圣雄甘地”,在印度民族解...
评分在近代以英国和荷兰牵头的西欧,以及美国参与打造了崭新的工商业社会。当这个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像潮水一样涌到东方的时候,东方世界原有的发展路径上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劲外部干扰。 在印度,甘地对英国说no。其逻辑是我承认英国的文明成果,但印度原有的文明也...
评分由于纸媒版面限制,很多内容没有展开,比如甘地原本是西化精英,为何转向传统价值观;丘吉尔的保守派本性,如果他在二战前死去,可能苏联对他的评价是顽固的反共分子,而不是英雄伟人。 莫罕达斯·甘地 (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被尊称“圣雄甘地”,在印度民族解...
评分 评分一部漫长的关于大英帝国撤出印度的历史,一对终生死敌非完美赛局,两个人的固执和昧于时势搞砸了印度独立,一本书读懂两个国家的心灵创伤
评分胃口太大的跨国史,反而不容易讲得很清楚。人物被环境模糊,魅力被矛盾掩盖。
评分一直说“圣雄甘地”,但其实他是一个极其自我的人,并不是说“非暴力不合作”不对,而是这种政策太消极、太出世了,这并不利于培养印度人的国家意识。以及,印度保留至今、根深蒂固的阶级隔阂,恐怕也是以甘地为首的印度上等人士不想发动“暴力革命”的私心所在。
评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必须对印度这个国家保持深深的警惕。这是个破坏性很强的国家。
评分甘地在南非期间为争取英国人的信任,在《印度舆论》上发表多篇社论文章,督促建立一种新的种族秩序,即白人与印度人共同协作、共同管理南非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他想让白人相信,印度精英人士会帮助强化原本就存在的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借此得到白人支持,撤销严厉的反印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