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与丘吉尔

甘地与丘吉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阿瑟·赫尔曼
出品人:
页数:870
译者:刘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1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2015386
丛书系列:启蒙文库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丘吉尔
  • 甘地
  • 英国史
  • 政治
  • 印度史
  • 传记
  • 世界历史
  • 甘地
  • 丘吉尔
  • 印度独立
  • 英国殖民
  • 非暴力抗争
  • 历史人物
  • 政治斗争
  • 二战历史
  • 帝国衰落
  • 文明对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甘地出生在印度偏远小镇,虔奉宗教,丘吉尔诞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两人只有一面之交,却终生都在为本民族的利益与对方博弈。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妥协塑造了20世纪的历史。作者以非凡的笔力精彩呈现了他们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事业和殊死较量。他们领导各自的民族承受了种种痛苦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之间意志力的比拼,最终决定了两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两位巨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时遭到惨痛的失败。《甘地与丘吉尔》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独特新颖的比较传记。

作者简介

阿瑟·赫尔曼(Arthur Her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霍普金斯大学史学博士,曾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访学。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乔治城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现任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7年至2009年,他作为第一个非英籍人士被任命为苏格兰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赫尔曼的著作主题宏大、史料扎实、文笔生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畅销不衰,深受各界人士的推崇。

目录信息

目录
楔子
第一章丘吉尔家族·英国统治印度时期
第二章伦道夫勋爵掌权
第三章权力的幻灭:甘地家族·印度·英国的统治
第四章觉醒(一):甘地在伦敦和南非,1888—1895
第五章觉醒(二):丘吉尔在印度,1896—1899
第六章战争中的男人,1899—1900
第七章殊途同归,1900—1906
第八章短暂的会晤,1906—1909
第九章突破点,1909—1910
第十章分道扬镳,1911—1914
第十一章远在天边的桥头堡,1914—1915
第十二章甘地的战争,1915—1918
第十三章杀戮事件,1919—1920
第十四章不合作主义,1920—1922
第十五章命运的逆转,1922—1929
第十六章战争前夜,1929
第十七章食盐运动,1930
第十八章圆桌大会·裸体托钵僧,1930—1931
第十九章对抗世界,1931—1932
第二十章最后一道防线,1932—1935
第二十一章逆流而上,1936—1938
第二十二章黑暗的边缘,1938—1939
第二十三章冲突的爆发,1939—1940
第二十四章从纳尔维克到巴尔多利,1940年4月—1941年12月
第二十五章惨败,1941—1942
第二十六章退出印度,1942
第二十七章摊牌,1943
第二十八章胜利与悲剧,1943—1945
第二十九章踽踽独行,1945—1947
第三十章花园·溘然长辞,1947—1948
第三十一章雄狮的暮年,1948—1965
尾声胜利与悲剧
大事年纪
术语对照表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由于纸媒版面限制,很多内容没有展开,比如甘地原本是西化精英,为何转向传统价值观;丘吉尔的保守派本性,如果他在二战前死去,可能苏联对他的评价是顽固的反共分子,而不是英雄伟人。 莫罕达斯·甘地 (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被尊称“圣雄甘地”,在印度民族解...  

评分

在近代以英国和荷兰牵头的西欧,以及美国参与打造了崭新的工商业社会。当这个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像潮水一样涌到东方的时候,东方世界原有的发展路径上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劲外部干扰。 在印度,甘地对英国说no。其逻辑是我承认英国的文明成果,但印度原有的文明也...  

评分

由于纸媒版面限制,很多内容没有展开,比如甘地原本是西化精英,为何转向传统价值观;丘吉尔的保守派本性,如果他在二战前死去,可能苏联对他的评价是顽固的反共分子,而不是英雄伟人。 莫罕达斯·甘地 (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被尊称“圣雄甘地”,在印度民族解...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漫长的关于大英帝国撤出印度的历史,一对终生死敌非完美赛局,两个人的固执和昧于时势搞砸了印度独立,一本书读懂两个国家的心灵创伤

评分

胃口太大的跨国史,反而不容易讲得很清楚。人物被环境模糊,魅力被矛盾掩盖。

评分

一直说“圣雄甘地”,但其实他是一个极其自我的人,并不是说“非暴力不合作”不对,而是这种政策太消极、太出世了,这并不利于培养印度人的国家意识。以及,印度保留至今、根深蒂固的阶级隔阂,恐怕也是以甘地为首的印度上等人士不想发动“暴力革命”的私心所在。

评分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必须对印度这个国家保持深深的警惕。这是个破坏性很强的国家。

评分

甘地在南非期间为争取英国人的信任,在《印度舆论》上发表多篇社论文章,督促建立一种新的种族秩序,即白人与印度人共同协作、共同管理南非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他想让白人相信,印度精英人士会帮助强化原本就存在的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借此得到白人支持,撤销严厉的反印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