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近代交往,是一段兩國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利益相衝撞、相廝殺的歷史。中國為何選擇了一條與傳統「天下」思想截然相反、按照「民族」的範圍確定國家疆界的形式?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承認是因為中國接受了自稱為單一民族國家的日本的近代國 家思想的強烈影響所致。為了尊重歷史事實,本書作者使用了當年日本政府、外務省、陸軍省檔案等大量日文原始資料,以探討中國民族和邊疆問題與日本的關係。
書評 / 推薦
王柯教授指出近代日本之於中國兼有朋友、老師和敵人多重角色,在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中,應當格外重視日本的影響。他特別強調,近代日本「單一民族國家」的思想給兼有滿蒙回藏漢苗多民族的中國從傳統帝國到現代國家轉型,帶來了種種啟示、問題和麻煩,反過來也影響了日本對中國的政策、理解和觀感。作者在日本學界多年,對近代日本歷史和文獻非常熟悉,這一觀察角度十分重要,有關國家、邊疆和民族問題的討論,也相當有啟迪意義。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亞洲強國,關係陰晴不定,近年更因為領土主權爭議鬧得不可開交,對立意味濃烈。雖然中日在戰略關係上屢有競爭,但兩者世界觀及民族主義原來擁有極大淵源。近代中國向明治日本求師複製改革經驗,不但引進現代科技,而且從中模仿「單一民族國家」思想,改變中國的「邊疆」意識、影響國家建設過程,造成始料不及的效果,延續至今。王柯教授聚焦探討兩國民族主義觀的發展及其影響,是當代東亞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環。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王柯,日本東京大學學術博士,神戶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專著包括《中日關係的盤旋與「民族國家」之軛》(2015)、《中國,從天下到民族國家》(2014)、《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2013,本社出版)、《走向「天下」》(2007)、《民族與國家》(《민족과국가》,2007)、《二十世紀中國的國家建設與「民族」》(2006)、《多民族國家中國》(2005)、《民族與國家: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系譜》(2001)、《「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研究:中國的伊斯蘭與民族問題》(1995,獲日本第十八屆三得利學術獎),另有多部編著、合著與論文等,分別於香港、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南韓等地區出版。
3.5星。本书精彩的是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歧视部分和中国留学生在日留学部分。但是,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思想的广泛接受部分着墨过少。 另外,台湾皇民真的是日本文化的真正继承者。 现在的台湾皇民对中国的无脑黑跟近代日本人对“中华思想”的批判几乎一模一...
评分﹣前言是寫得很好的,十分精要的帶出作者的思考。 ﹣關於日本在引入 nation state 時將國民與民族(ethnic group)有所混淆,也算是清晰的交待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興趣者大概可以從這裡去研究下去。 ﹣關於中國近代文化人、政治家等因受日本影響將 nation state (國民國家/...
评分3.5星。本书精彩的是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歧视部分和中国留学生在日留学部分。但是,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思想的广泛接受部分着墨过少。 另外,台湾皇民真的是日本文化的真正继承者。 现在的台湾皇民对中国的无脑黑跟近代日本人对“中华思想”的批判几乎一模一...
评分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革命思潮密不可分,而革命党的育土是近代留日学生群体。微观来看,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却是源于留日学生的一个误会。1905年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程》,“取缔”二字尤其显眼,因为中文的”取缔“有取消、取代的意思。清国留日学生普遍...
评分3.5星。本书精彩的是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歧视部分和中国留学生在日留学部分。但是,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思想的广泛接受部分着墨过少。 另外,台湾皇民真的是日本文化的真正继承者。 现在的台湾皇民对中国的无脑黑跟近代日本人对“中华思想”的批判几乎一模一...
第二部分不能更合时宜了。但由于是论文集,每篇文章论述都略嫌不够深入,且日语这个缺乏逻辑的特点。。。
评分非常好的、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对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做了十分透彻的讲解,尤其是中国如何学习日本和受其刺激下、逐渐形成了近代国家的历史,写的很清楚。另外也着重讲了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态度上的巨大转变(由崇拜到蔑视),和转变的原因。最后,还隐晦地提醒普通人不要被政客的民族主义手段所利用。总之,非常棒的书。
评分部分论文之前看过,挺有启发。
评分关键在于第一部分第二章,梳理出德-日-中这样一条“民族”先于“国民”的思想谱系。当然,第二部分第四、五章也很有意思,清末穆斯林知识分子对于“民族国家”的忧虑在现在看来相当有先见之明。第三部分略单薄。然而统观全书,作者似乎对于西方民族主义研究谱系较为隔膜,在中国“民族主义”观念的形成问题上也过于看重对日本的继受,而忽视了中国的内在因素。
评分日本政府鼓励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扶植中国国内的亲日势力,而在日俄战争后因为歧视中国留学生的情绪弥漫,挫伤留学生的精英意识,反而培植了留日学生的反日民族主义思想。点出民族一词的日本起源:多民族国家传统的中国,在近代以日为师,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形式,而汉族以外的民族集团发现自己被排除在外,故而产生极大的困惑,由此给日本以建立宗教共同体(回教)或复兴清王室统治或少数民族地区独立为名,渗透、侵略当时边疆地区的机会。梳理“中华思想”一词在日本的演变;日本儒学的侵略性。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处于东亚地区边缘,因此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是日本近代民族主义诞生的源头之一。通过批判中国人国民性中的中华思想(其实质是简单化了的华夷思想),在战时制造“暴支膺征”的印象,并借助学术界的讨论、媒介的宣传,型塑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