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法]罗贝尔·巴丹德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260
译者:郭金灿
出版时间:2016-12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32361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律
  • 死刑
  • 法学
  • 法国
  • 社会学
  • 罗贝尔·巴丹德
  • 社科
  • 我想读这本书
  • 死刑
  • 废除
  • 人权
  • 司法
  • 正义
  • 法律改革
  • 刑罚
  • 生命权
  • 社会伦理
  • 犯罪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再现法国废除死刑全过程的真实记录,

支持废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杀人犯,对付受害者吗?

在那些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里,暴力犯罪率上升还是下降了?

法国前任司法部长巴丹德以充满激情的文字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有关刑罚、人性、社会等问题。

本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一位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的律师致力于为众多死刑犯辩护,其中不乏那些最邪恶、最无耻的坏蛋,他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保存他们的性命而千方百计说服法官和陪审员。即使法庭被愤怒的民众包围,他每次只能从后门离开;即使受害者的家属向他扑来,指着鼻子骂他;即使他的小儿子都不解地问:“你喜欢那些杀害小孩的凶手吗?”

罗贝尔·巴丹德,一位为了废除死刑不懈斗争的战士,他的个人经历忠实记录了法国废除死刑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是西欧最后一个仍在执行死刑的国家,巴丹德为了终止这种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断奔走疾呼,他成了废除死刑的象征。在密特朗上台后,巴丹德担任司法部长,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死刑在法国终止了!

这本由他亲自撰写的著作,再现了一个个人命关天的案件,一次次扣人心弦的庭审,以及政府内部不同派别围绕死刑问题的角斗,充满激情的文字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有关刑罚、人性、社会等问题。本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作者简介

罗贝尔·巴丹德:法国律师、政治家、作家。在法国,他因坚决支持废除死刑而闻名。他在弗朗索瓦·密特朗担任总统任期内任司法部长,促使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废除死刑的法案,从法律上规定死刑应予废除。罗贝尔·巴贝德还是众多历史和政治评论文章和书籍的作者,如《自由、自由》《一位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其夫人伊丽莎白·巴丹德合作)《自由和平等》《共和国监狱》等,其中《为什么要废除死刑》一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从一个总统到另一个总统 / 1
处决后的第二天
总统和死刑
处决以后
参会
总统之死
爱丽舍宫这边
改革时代
死刑的回归
第二部分 回到特洛瓦 / 27
第一章 帕特里克·亨利案 / 29
绑架
媒体暴力
政府这边
律师这边
会面
司法战线上
总统这边
在“健康”监狱
预审
炎热的夏天
现场重建
准备开庭
第二章 帕特里克·亨利诉讼案 / 62
证人的选择
在监狱
庭审之前
初步程序
审讯
辩护方的证人
专家和证人
指控
辩护
第三部分 长征 / 99
第一章 不确定的一刻 / 101
从特洛瓦回来
政坛上
公众辩论
第二章 断头台的回归 / 114
卡兰之死
暴力研究委员会的报告
又一次处决
博旦案
在南特重罪法庭
在斯德哥尔摩
第三章 在道德与政治之间 / 130
主教宣言
竞选活动
议会攻击
拉努西重新被谈起
布托案
刽子手的薪水
安全期
第四章 一个严冬 / 145
三场诉讼
寻求战略
穆罕默德·亚赫亚维
米歇尔·卢梭
让·博尔泰
第五章 被掩盖的辩论 / 160
有利的局面
在国民议会
辩论
一个充满争议的夏天
没有意外的秋天
第六章 加尔索案 / 172
一个困难的案件
诉讼
第七章 死刑的回归 / 186
“安全与自由”
莫名的焦虑
爆发
第四部分 废除死刑 / 197
第一章 弗朗索·密特朗当选总统 / 199
竞选的冬天
疯狂
密特朗的声明
特赦的问题
最后的日子
胜利
比耶夫尔街
立法选举
宣布
第二章 法律 / 220
在爱丽舍宫
在司法部
行动
法案
部长会议上
在立法委员会
在国民议会
废除死刑
感谢语 / 24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罗贝尔•巴丹德,法国律师、政治家、作家,他的另一个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担任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第一个7年任期(1981-1986)的司法部长,在他的整个律师和政治生涯中,废除死刑一直是他的关键词之一,且这一倡导终于在他担任法国司法部长的任期内得以实现,由他著作...  

评分

评分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罗贝尔·巴丹德,l’abolition书原名,法语,百度翻译:为废除死刑而战。书通文记录了上世纪末法国作为欧洲唯一保有死刑的国家,从坚决支持废除死刑的作者巴丹德的视角看,如何通过一部分废除死刑支持者的努力,成为一个死刑废除的国家。这其实是一本传记型...  

评分

这本书对于为什么废除死刑并没有花多少笔墨,书的内容是法国废除死刑的路程,对于废除死刑只是提及一些观点,比如大量的国际调查证明,在废除死刑的地区,血腥犯罪并没有增加,是否有死刑的规定对犯罪的发展并未造成任何影响、人是会变的、司法也可能犯错误、刑事法庭被告性命...  

评分

我对死刑最初的认识大概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及历史书上的杀人偿命。而我也一直觉得死刑应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因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样的刑罚宛如报复。本书记录着一个国家死刑废除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众多人为这一目标努力着,对抗着舆论与站反对观点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废除死刑应该是简单的、纯粹的、彻底的。

评分

首先书名误导,书的内容其实是回忆录。本书作者充分的体现了索维尔定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把反对者称作残忍,野蛮而不是直接回应。而且,并没有说明原因,仅仅建立在先入为主的立场上。尤其是本书中的“我把舆论当做侮辱”这句话,真是无比的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于反对意见的态度,不是回应而是无视或扭曲。

评分

读到最末一章才想起作者在国民议会关于废除死刑的发言入选过Taxi 3,当年可是背得滚瓜烂熟的。

评分

首先书名误导,书的内容其实是回忆录。本书作者充分的体现了索维尔定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把反对者称作残忍,野蛮而不是直接回应。而且,并没有说明原因,仅仅建立在先入为主的立场上。尤其是本书中的“我把舆论当做侮辱”这句话,真是无比的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于反对意见的态度,不是回应而是无视或扭曲。

评分

书名太误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