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传播学 文化研究 粉丝文化研究 社会学 粉丝文化 亚文化 文化 影视研究
发表于2025-05-08
文本盗猎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传播学媒介分析和文化研究经典著作,2012年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20周年纪念版。本书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文化白痴”,而是将他们看作媒体内容的积极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式的文本盗猎者,是勇于争夺文化权力的斗士。电视粉丝热衷于对媒体文本进行各种自主性的符号阐释,并且从大众文化资源中盗取零散的片段,讲述自己的故事,阐发自己的欲望。本书的作者从粉丝和学者双重知情人身份的角度出发,以详细而生动的具体案例,分析了《星际迷航》《布雷克七人组》《异形帝国》《侠胆雄狮》《双峰》等电视剧粉丝的再创作行为和社群生态,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考察粉丝社群,重点关注其社会机制、文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众媒体、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观众意识形态及能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国媒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比较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主任。其研究核心经历了从1992年的“文本盗猎者”到2006年的“融合文化”再到2009年的“传播性媒介”的转变与递进。其研究路径紧跟新媒介发展的步调,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西方粉丝研究的三次浪潮。
哈哈哈同事买的借来翻阅了,虽然是很正经的学术书,但ST粉的话有很多料(斯波克的翡翠塔什么的笑死我了),研究者坦陈在研究过程中也不禁被吸引了(圈粉直说嘛!)我不搞传播所以理论方面不好评价,但文本盗猎这个观念很有趣!
评分新出的中文版没有读过,但总之tag一下先。来自政经和批判视角的批评再多,也难以否认Henry和他这本书是对我影响最大没有之一的启蒙著作。尽管当时很不成熟,仍然很幸运有与他对谈的机会。
评分西方粉丝文化研究很重要的著作,观点非常有开创性,作者本人倒是谦虚表示著作里很多句子和段落可以供后来者当研究的主论题,他只是触到了表层。观点诸如批评了对粉丝群体的妖魔化,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被妖魔化的粉丝形象通常是情绪化(女性)或者是书呆子(无性),而男性化粉丝的爱好诸如看球就没有被妖魔化。中心观点是“盗猎式”阅读,粉丝从电视文本盗猎内容,进行同人创作,但创作文本与电视文本并非对立的,粉丝丰富了它,因此是参与式文化。耽美一章很得我心,同人中的耽美创作不是无中生有,只是揭示隐藏潜文本。耽美对男性角色的创造显示了传统男性气质的局限性,重塑男性身份(将两性特质融于一身)。书读得很痛苦,但很有收获,感谢翻译太太!
评分刚刚读完。不是同人圈的参与者,读这本书却要跟ao3说再见。身边有很多人是同人的创作者、参与者,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写我想看的东西,让我成为故事的掌控者。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向主导文化秩序发出了公开的挑战。我是粉丝,但不是本书提到的类型。一个普通人一旦承认粉丝的身份,就再无与他人平等的机会,我真诚的羡慕同人圈,他们的创作建立在群体传统基础上,但是同时也持续对个人的贡献和创新保持开放的态度。粉丝本来最应该是“批判接受”的人,他们对错误开明但是也有批评的权利,我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现在的艺人粉丝无法说出真正想说的。是饭圈变了,还是社会再也无法接受批评了。没有人知道。
评分本书对研究亚文化粉丝圈大有裨益,正因为年代在互联网崛起前,思路才显得清晰。毕竟卡夫卡也不见得了解现在的官僚主义。文本盗猎者多指同人尚未得到保障的二次创作的权利,实际上到现在也是一样,比如说清炭是村田小号这种梗虽然在一击男吧广为人知,却因为画本子处于灰色地带而始终不会被扶正。
现在,尽管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粉丝”,但是相应的,在他们所有找得到存在感的地方也都能碰到乐于和他们互怼的“理中客”--于是许多人认定这个世界用于表述娱乐的声音已经不仅仅沦落到浮躁的等级了,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然而本来作为优势一方的作者、电视台等资源发布方将...
评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尼尔·波兹曼预言了电视统治下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会渐渐不再愿意思考,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当今电视和互联网统辖下的消费时代,粉丝群体空前壮大,粉丝们将自己的满腔热爱投入电视或网络媒介下的流行文化,...
评分现在,尽管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粉丝”,但是相应的,在他们所有找得到存在感的地方也都能碰到乐于和他们互怼的“理中客”--于是许多人认定这个世界用于表述娱乐的声音已经不仅仅沦落到浮躁的等级了,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然而本来作为优势一方的作者、电视台等资源发布方将...
评分 评分文本盗猎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