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周保松 政治哲学 哲学 人生 随笔 教育 三联 散文
发表于2025-04-14
走进生命的学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保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在书中周保松正面回答了下面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自由人,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必会做出选择,那么,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离开这个目的有多远了?政治的本义是什么,怎样把个人的幸福和制度、政治生活融合为一?公正,在我们的社会、我们认定的最重要价值中,占据什么位置?作者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他对个人成长和学术经历的追述,有亲切的体验和感人的故事,让书中的理念更具有可信的力量。此外,作者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在癌症病故前,与他做了五次长谈,分别关于幸福和意义等终极问题。陈特一生罕有著述,书中这五篇对谈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仁厚的智者。
周保松 七十年代初生于中国农村,1985年移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英国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博士。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任教,曾获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及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小王子的领悟》(2016)、《政治的道德:从自由主义的观点看》(2014)、《自由人的平等政治》(2010)、《相遇》(2008)、《政治哲学对话录》(2004)等。
无论看书还是以前看微博,都要感叹,周老师是多好的人,确实是,真诚又善良。读这样的书,看那些我已然体认于心的道理,被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悉数表达,对我还是裨益颇深,尤其在无数随时都说放弃和不值得,随时感到如鲁迅所言“我内心有毒”的时辰。 “行于所当行”,对于自己,我愿意怀如此期许 写代后记的虚无主义者朋友亦相当可爱。 太感谢好友把书寄来让我得以阅读。最近深感自己常常陷入修辞的迷圈,也就不再爱大肆抒情,写什么漂亮话。只是此番情意,感念于心,时时都给我力量,定不忘记。
评分周保松先生在现代学术体制下能依然能够如此,实在难得。 牟宗三先生真是性情中人,其对“去人欲”的回答也很精彩“去人欲就如钓大鱼,不可以一味去扯,否则会翻船,最后连命都丢了。钓大鱼不可以扯,要懂得放线”。
评分我和陈生十二年师生缘,如今想来,一一如昨。中大草木依然,山水依然,只是陈生的笑声,陈生的话语,陈生在黄昏下一个人散步的身影,却于一夕之间,远于千里之外,怎不教人怀念。夜阑风静人归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寂寥,长留我心且鼓励我前行的是老师的教导。
评分做了6000多字的笔记。20190415-0429借自长春市图书馆
评分腊月二十九在家时开始看,正月初九与它一起迎接三门峡的黎明,至今日方才读完。
这本书讲的就是关于人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这回事。我们只能活一次,而活得好不好是每个具有反思意识的人都逃避不开的问题。此外,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发展自我能力,发现自我价值,以实现意义人生。而国家的职责之一就是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充分的机会去发展个人能力...
评分关于“我该怎么活?” “我怎么才能活得好?”: “我只能活那么一次,当下即成历史。” 当下即成历史,很新鲜的说法啊,恰到好处,促人清醒。 “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轨迹,我的思想离不开我的历史,离不开途中遇到的人。” ”人的首要关注,不是我们的身体和职业,而是灵魂...
评分周保松的随笔集《走进生命的学问》,是周老师对于个体之心灵、独立之人格、反省之精神、批评之态度的多重追寻。贯穿全书的,是周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和学者对理想的坚持,对物欲横流社会的鞭挞,及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即在严谨的分析哲学之外,呈现出一种至情至性的理想主义气质,...
评分之前读周先生书中的这段话,颇有触动,情理上通得快(就像许多读过的书那样)——却唯独缺少了足够分量的生命体验,浮而无根,“隔”。到稍有些历练,出于惯性和惫懒,潜意识里不肯亦不愿,或者,是出于惧怕,自欺欺人堂皇地供奉之。生铁已烧至通红——现实中的困顿、迷惑、挣...
评分本评论刊于《南风窗》第12期(2012年6月6号)上,多有删节。 端坐案头,摆在眼前的是保松君的新著《走进生命的学问》一书,心里竟有点恍若隔世之感。数年前在香港,偶然读到保松君的《相遇》的时候,我是极为震撼的:文本中展现出来的厚重的学术穿透力和让人惊叹的个人...
走进生命的学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