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在书中周保松正面回答了下面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自由人,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必会做出选择,那么,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离开这个目的有多远了?政治的本义是什么,怎样把个人的幸福和制度、政治生活融合为一?公正,在我们的社会、我们认定的最重要价值中,占据什么位置?作者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他对个人成长和学术经历的追述,有亲切的体验和感人的故事,让书中的理念更具有可信的力量。此外,作者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在癌症病故前,与他做了五次长谈,分别关于幸福和意义等终极问题。陈特一生罕有著述,书中这五篇对谈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仁厚的智者。
周保松 七十年代初生于中国农村,1985年移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英国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博士。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任教,曾获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及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小王子的领悟》(2016)、《政治的道德:从自由主义的观点看》(2014)、《自由人的平等政治》(2010)、《相遇》(2008)、《政治哲学对话录》(2004)等。
“让学问走进生命,让生命启迪学问。唯有自许,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活出丰盛的人生,令世界更加美好,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在书的扉页上,我摘录了这样几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读毕此书,心潮澎湃,可感想却一拖再拖,迟迟不愿动笔。只因作者所思所悟,于吾辈心有戚戚...
评分“让学问走进生命,让生命启迪学问。唯有自许,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活出丰盛的人生,令世界更加美好,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在书的扉页上,我摘录了这样几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读毕此书,心潮澎湃,可感想却一拖再拖,迟迟不愿动笔。只因作者所思所悟,于吾辈心有戚戚...
评分“香港的经验充分证明,自由市场并没有发挥费里德曼所强调的自我完善功能,反而合理化一切商业性掠夺行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超出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这正正是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恶果” 以上这段话是摘自陈日东所写的代后记《可有可无的...
评分周保松老師的文字確實說不上有多好,然而卻透露出他的真誠。 這本書裡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憧憬。 作為一個學生,周保松是及其幸運的,在商學院讀到大三的時候遇到了他的啓蒙老師陳特,從此選擇了哲學的路。而作為老師,周保松的學生又是幸運的,因為這是一位真正把...
评分周保松的随笔集《走进生命的学问》,是周老师对于个体之心灵、独立之人格、反省之精神、批评之态度的多重追寻。贯穿全书的,是周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和学者对理想的坚持,对物欲横流社会的鞭挞,及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即在严谨的分析哲学之外,呈现出一种至情至性的理想主义气质,...
大学最后一年读到这本书,从高中开始那股为生命而求索的热忱仿佛一下子被唤了出来,都浮现在眼前,静静燃烧。用爱来消融自由主义所勘定的个体间的隔阂,让人读后满心欢喜,却也忍不住掩卷叹息。周老师把生命活得真诚,这份赤子的纯粹,在世俗世界里太过难得。反省之际,也给现在的自己打气吧……
评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彼此不是独立,而是层层递进。如何得到幸福的生活?什么是道德的生活?哲学上的思考,但帮助我们真正过好每一天。新亚的院训,让我们思考做学问与做人,还有大学秉持的价值。对中大更多认识。读写作高锟校长的那段,几乎流泪。如果您还在世,您会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呢?
评分好吧我承认我对大学老师有偏见。明明生活是单调的安稳悠闲,却要装得饱经世事和历经沧桑。
评分大概能稍微理解中大何以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理解中大学子所珍视和捍卫的东西是什么。周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将在运动中修读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为他们感到高兴。
评分腊月二十九在家时开始看,正月初九与它一起迎接三门峡的黎明,至今日方才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