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在书中周保松正面回答了下面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自由人,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必会做出选择,那么,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离开这个目的有多远了?政治的本义是什么,怎样把个人的幸福和制度、政治生活融合为一?公正,在我们的社会、我们认定的最重要价值中,占据什么位置?作者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他对个人成长和学术经历的追述,有亲切的体验和感人的故事,让书中的理念更具有可信的力量。此外,作者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在癌症病故前,与他做了五次长谈,分别关于幸福和意义等终极问题。陈特一生罕有著述,书中这五篇对谈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仁厚的智者。
周保松 七十年代初生于中国农村,1985年移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英国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博士。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任教,曾获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及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小王子的领悟》(2016)、《政治的道德:从自由主义的观点看》(2014)、《自由人的平等政治》(2010)、《相遇》(2008)、《政治哲学对话录》(2004)等。
本评论刊于《南风窗》第12期(2012年6月6号)上,多有删节。 端坐案头,摆在眼前的是保松君的新著《走进生命的学问》一书,心里竟有点恍若隔世之感。数年前在香港,偶然读到保松君的《相遇》的时候,我是极为震撼的:文本中展现出来的厚重的学术穿透力和让人惊叹的个人...
评分 评分本评论刊于《南风窗》第12期(2012年6月6号)上,多有删节。 端坐案头,摆在眼前的是保松君的新著《走进生命的学问》一书,心里竟有点恍若隔世之感。数年前在香港,偶然读到保松君的《相遇》的时候,我是极为震撼的:文本中展现出来的厚重的学术穿透力和让人惊叹的个人...
评分这本书无用,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甚至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可读的很舒服,就像一个真诚的长者,给你缓缓道来自己的人生感悟,你会明白,原来自己纠结的问题他都一直在想,一直在做。我们太需要一个真诚的人来告诉我们真实的生活了! 过幸福的生活:1.能够自主选择(理...
评分这本书讲的就是关于人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这回事。我们只能活一次,而活得好不好是每个具有反思意识的人都逃避不开的问题。此外,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发展自我能力,发现自我价值,以实现意义人生。而国家的职责之一就是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充分的机会去发展个人能力...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哈
评分关于大学价值的思考挺感人;回忆移民和留学的部分也很有意思。 但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周保松老师好像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一个能将自己思考结论投入生命实践的人,本身就值得敬佩和学习。 危险的是不屑行动的人:独自沉思时是一个样子,以为理解生命真谛、看透世间真相,感觉好极了;但一旦跳入社会洪流就立马是另一番样子。 此外,看周老师友人的后记,突然明白了,虚无主义具有让人停止思考的强大功效,正是因为它的批判力,但它本身并非真理,故易陷入只拆不建的混乱。难怪阿伦特说,虚无主义是永远伴随着思考的危险。套用金观涛评马克思主义的话说:虚无主义作为反思之巨镜是成功的,但它不能脱离自己反思的对象独立存在。 不过我反对虚无主义主要是因为,听起来怎么怪中二的…… 跑题了。
评分读出了一种宗教情绪
评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彼此不是独立,而是层层递进。如何得到幸福的生活?什么是道德的生活?哲学上的思考,但帮助我们真正过好每一天。新亚的院训,让我们思考做学问与做人,还有大学秉持的价值。对中大更多认识。读写作高锟校长的那段,几乎流泪。如果您还在世,您会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呢?
评分夜梦花开 秋霜暮雪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