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西周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楊寬
出品人:
頁數:925
译者:
出版時間:2016-7
價格:11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08138247
叢書系列:楊寬著作集
圖書標籤:
  • 西周史
  • 曆史
  • 先秦史
  • 楊寬
  • 西周
  • 中國曆史
  • 古代史
  • 中國
  • 西周史
  • 中國古代史
  • 周朝曆史
  • 先秦史
  • 曆史文獻
  • 考古學
  • 青銅器
  • 禮製文化
  • 宗法製度
  • 古代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西周時期是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重要奠基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在中國曆史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受到曆代的推崇,直至今日。對於西周時期的曆史文化發展,是有誌於瞭解中國文化的人所當知曉的。由於西周時期存世文獻不多,且大多經過後世的編選和修訂,因此對西周曆史的研究是比較睏難的,綜閤性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楊寬先生的《西周史》記述瞭西周時期二百八十年的曆史發展過程,是對西周曆史較全麵的研究,也是20世紀這一領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許多研究思路、方法、結論,到今天仍具有不可磨滅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對於西周以禮製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詳細梳理,得到舉世關注。從中我們也可以理解中華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對今天我們繼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從中汲取曆史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

西周時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紀末葉周武王剋商,創建周朝,建都於鎬,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殺和周平王遷都洛邑,前後約二百八十年的這一段時間。西周是繼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兩代的基礎上有瞭光輝燦爛的發展,對整個中國曆史與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本書即為著名曆史學傢楊寬先生對西周的曆史的通貫介紹,是瞭解和研究西周時期曆史的較重要的著作。

本書是楊寬先生的代錶作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撰寫,曆時四十餘年。全書共分七編,分彆討論瞭西周的開國,西周時代的土地製度、農業生産和手工業生産,西周的政權機構、社會結構和重要製度,西周王朝的軍政大事,西周時代的楚國和曾國,西周時代的文化教育和禮製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與東遷。全書資料豐富,將金石銘文與文獻記載互證,考辨精密,結論詳實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著者簡介

楊寬(1914—2005),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於蘇州中學師範科,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國文學係,師從史學大傢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1936年參與上海市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曆史係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迴復旦大學曆史係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首屆至第三屆副理事長。著有《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都城製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陵寢製度史研究》等。

圖書目錄

前言1
第一編 西周開國史1
第一章 緒論1
一 西周文獻的來曆1
二 現有西周史料的特點7
三 西周的年代問題12
第二章 周的起源和興起16
一 反映周族起源的始祖後稷傳說16
二 創建國傢、振興周族的公劉時代29
三 建都周原而逐漸強大的公亶父時代40
四 考古發現的“周人剋商”前的先周青銅文化53
五 周原遺址所發現的西周文化遺跡59
第三章 周的開拓和剋商66
一 季曆對山西地區的開拓66
二 文王進軍中原和準備剋商74
三 武王剋商91
附錄:假定的武王剋商日程錶112
第四章 周朝的創建和東徵的勝利113
一 武王的建國措施和建都豐鎬的政治設施113
二 武王推行分封製和設置“三監”128
三 周公攝政稱王和“三監”、武庚、東夷叛亂145
四 周公東徵的勝利159
第五章 東都成周的營建和中央政權的創設170
一 遷移殷貴族到洛邑170
二 東都成周的營建及其政治設施181
第二編 西周時代的土地製度、農業生産和手工業生産
第一章 井田製的生産方式和村社組織199
一 井田製是古代村社的土地製度200
二 井田製的實行地區204
三 井田製中的定期平均分配份地製度207
四 井田製基礎上的古代村社組織211
五 古代村社的公共生活216
六 “公田”(即大田)上的集體生産220
七 《豳風·七月》所見西周的農業生産和農夫生活224
第二章 西周金文所見貴族私有土地製度228
一 天子和公卿對臣下的賞田228
二 田地開始交易和用作賠償232
三 田地四麵封疆的建設237
第三章 論西周時代的農業生産240
一 西周的農業生産工具240
二 西周農田的墾耕247
三 西周農業生産技術254
四 結語260
附錄:關於西周農業生産工具和生産技術的討論261
第四章 “籍禮”新探288
一 “籍禮”的具體禮節及其性質288
二 “籍田”和“籍禮”的來曆292
三 “籍”、“租”、“助”的變化298
四 結語301
第五章 西周時代的奴隸及其從事的生産304
一 西周的奴隸304
二 西周的奴隸從事於農業、手工業和開發山澤等主要生産308
附錄:釋“臣”和“鬲”312
第六章 西周發達的手工業生産318
一 青銅鑄造工藝的高度發展318
二 西周的銅鏡和宗教信仰324
三 漆器工藝的藝術性的發展326
四 原始瓷器和陶器的發展328
五 麻布、絲織及刺綉工藝329
六 琉璃器的煉製331
七 製骨和製蚌工藝331
第三編 西周王朝的政權機構、社會結構和重要製度
第一章 西周中央政權機構剖析337
一 太保、太師和長老監護製度的特點337
二 卿事寮和太史寮的職掌343
三 宗周和成周分設卿事寮的問題350
四 西周中央政權機構的特點353
第二章 西周王朝公卿官爵製度的分析359
一 西周王朝的公爵和伯爵359
二 西周金文冊命禮中“右”者的分析367
三 總論西周朝廷的公卿官爵製度380
第三章 維護貴族權勢的重要官爵世襲製388
一 重要官爵世襲必須重加冊封388
二 虢季氏世代為“師”390
三 微氏世代為“史”392
第四章 西周初期的分封製397
一 周文王重視分封製397
二 周公推行的分封製和鄉遂製度399
三 姬姓諸侯和異姓諸侯的布局410
四 天子控製和使用諸侯的製度418
第五章 西周春鞦的鄉遂製度和社會結構421
一 《周禮》中的鄉遂製度421
二 春鞦時代各國的鄉遂製度431
三 西周時代的“六”、“八”和鄉遂製度的關係439
四 鄉遂製度和社會結構447
第六章 西周春鞦的宗法製度和貴族組織454
一 宗廟製度455
二 族墓製度462
三 姓氏、名字製度465
四 族外婚製和貴族的等級內婚製468
五 嫡長子繼承製469
六 族長主管製471
七 傢臣製度475
八 宗法製度下貴族的各種相互關係480
第七章 西周王朝統治所屬少數部族的“荒服”製度483
一 “五服”中的所謂“荒服”483
二 “歲貢”和“終王”的職責484
三 接受分封低下爵位而服事489
第八章 代錶貴族政權等級的列鼎製度491
一 作為世襲權力和地位憑證的青銅禮器491
二 列鼎製度的形成497
三編 鍾的創製和雅樂的發展501
第九章 規定貴族服飾等級的“命服”製度505
一 貴族服飾的“芾”(、韍)和“珩”(衡、黃)505
二 “芾”和“珩”(衡、黃)的等級507
第四編 西周王朝的軍政大事
第一章 論周武王剋商513
一 有關武王剋商史料的鑒彆513
二 武王會盟諸侯而作《太誓》的目的和作用521
三 決戰於牧野而一天內剋商的卓越戰略527
四 繼續平定殷貴族,在洛邑創設國都的遠大計劃537
五 分路逐步徵服南國諸侯的戰鬥541
六 總論周武王剋商的成就546
第二章 釋何尊銘文兼論周開國年代553
一 釋“惟王初,宅於成周”553
二 釋“惟王五祀”兼論周開國年代557
第三章 西周初期東都成周的建設及其政治作用563
一 營建成周的經過和年代563
二 東都成周的規模及其設施567
三 建設東都成周的政治目的和作用573
第四章 西周王朝曆代對四方的徵伐和防禦583
一武王伐東夷583
二周公攻滅東夷的蓋(奄)、蒲姑等國583
三成王伐錄586
四 康王平定東夷大反和北徵586
五 康王西伐鬼方589
六 昭王伐會(檜)590
七 昭王伐虎方590
八 昭王南徵楚國大敗590
九 穆王伐淮夷和東國戎592
十 穆王伐揚越至九江595
十一 穆王徵犬戎596
十二 懿王反擊南夷入侵596
十三 夷王伐太原的犬戎597
十四 厲王、宣王伐西戎597
十五 厲王擊退淮夷入侵598
十六 厲王擊退嚴允入侵600
十七 宣王伐淮夷601
十八 宣王伐徐方602
十九 宣王伐楚602
二十 宣王伐嚴允(即犬戎)603
二十一 宣王伐條戎和奔戎606
二十二 宣王敗於薑氏之戎607
二十三 宣王伐申戎608
二十四 宣王“喪南國之師”608
二十五 幽王伐六濟之戎609
二十六 申、曾召來犬戎攻滅西周609
第五章 西周春鞦時代對東方和北方的開發611
一 西周分封諸侯到東方和北方的意圖612
二 東方的開發和齊、魯兩大國的形成617
三 北方的開發和晉國的擴展627
附錄:韓侯所在地望考635
第六章 《穆天子傳》真實來曆的探討638
一 河宗氏祖先神話傳說的真實性640
二 周穆王西徵史跡的真實性645
三 《穆天子傳》所述及周初曆史的正確性650
四 關於昆侖和縣圃神話的來曆656
第五編 西周時代的楚國和曾國
第一章 四周時代的楚國663
一 楚的起源及其建國的主要地區663
二 楚和周的關係及其艱苦創業過程669
補記:關於楚公逆編 鍾679
第二章 曾國之謎解釋682
一 曾國和隨國不可能是一國兩名683
二 曾國就是文獻上的繒或鄫國686
補記:姒姓曾國有兩支691
第六編 西周時代的文化教育和禮製
第一章 西周時代的衣食住行697
一 冠弁和衣裳697
二 烹調和飲食699
三 半地穴式居處和宮室建築700
四 作為交通工具的馬車702
第二章 西周大學(闢雍)的特點及其起源706
一 最早的小學和大學706
二 西周時代大學(闢雍)的特點710
三 大學(闢雍)的起源719
四 教師稱“師”的來曆722
第三章 《周易》的“筮占”及其哲學思想728
一 《周易》是周人筮占的經典728
二 《周易》述及周的國傢大事729
三 《周易》的哲學思想731
第四章 陰陽五行傢的起源733
一 伯陽父的陰陽學說733
二 史伯(即伯陽父)的五行學說734
第五章 “大蒐禮”新探736
一 “大蒐禮”原為藉用田獵來進行的軍事檢閱和軍事演習736
二 “大蒐禮”具有“國人”(公民)大會的性質,是當時推行政策、加強統治、準備戰爭的重要手段748
第六章 “射禮”新探760
一 “鄉射禮”具有軍事教練的性質760
二 “大射禮”為高級的“鄉射禮”767
三 “射禮”起源於藉田獵來進行的軍事訓練772
四 “射禮”具有選拔人纔的目的780
附錄:關於射“不來侯”或“不寜侯”問題785
第七章 “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788
一 “鄉飲酒禮”的特點788
二 “鄉飲酒禮”的起源及其作用795
三 “饗禮”為高級的“鄉飲酒禮”802
四 由“鄉飲酒禮”和“饗禮”推論“禮”的起源和“禮”這個名稱的來曆815
第八章 “冠禮”新探818
一 “冠禮”的起源及其作用818
二 “字”的來源及其意義822
三 三次加冠弁的意義830
四 結語837
第九章 “贄見禮”新探839
一 “贄見禮”的特點840
二 “贄見禮”的源流847
三 “贄”的作用與“命圭”製度855
四 “贄”的授受儀式的作用與“委質為臣”製度861
第十章 “冊命禮”的儀式872
第十一章 齣徵、齣獵和執駒的禮製878
一 齣徵的禮製“”祭和“祃”祭878
二 齣獵的禮製——祭祀馬祖879
三 “執駒”的禮製880
第十二章 重要祭禮簡釋883
一 祭祀上帝於天室和開天闢地的神話883
二 郊祭885
三 社祭887
四 禘祭888
五 衣祭888
六 烝祭889
第七編 西周王朝的衰亡和東遷中原
第一章 西周後期王室逐步衰落893
一 懿王時“王室遂衰”893
二 夷王為諸侯所擁立和烹殺齊哀公893
三 厲王因暴虐和“專利”而被流放894
四 共伯和攝行天子事895
五 宣王強立魯國君主896
六 宣王料民於太原896
第二章 周人東遷和平王東遷898
一 西周末年人禍和天災交迫898
二 鄭國和周人避難東遷中原899
三 周原和西都周人窖藏銅器而避難東遷900
四 西都大臣的封邑東遷中原903
五 秦和西戎的戰鬥以及周人避難東遷904
六 幽王的滅亡和平王的東遷906
附錄
論《逸周書》91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杨宽先生这本书,是根据他自己先前《古史新探》的基础上再加工修成。因而书中讲礼制名物考证特详,都是那本论文集已有的东西,其余便另无所取。 吾师也云:从杨宽,到许倬云,再到李峰,学术进步的阶梯,昭然若揭。杨先生汲汲名物考证,厥功甚伟。入门则可,但很难再有多少继续...  

評分

西周 (前1046——前771) 商之后是周。 由于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一统江山,夏商周三代其实不是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的,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并列共存的。 也就是说,他们在立国前都有很悠久、辉煌的历史。 商是这样,周也是这样。 比起商,周的历史更为绚丽多彩...  

評分

写的很好。 凡是读先秦经史文献的朋友都知道,读书最难懂的是什么?礼。礼不仅非常繁琐晦涩,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仅有经今古文的不同说法,也有地上地下材料的不同说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首先对清代的礼学大师们致敬。而杨宽先生对西周的诸多礼制问题也做出了极尽...  

評分

杨宽先生这本书,是根据他自己先前《古史新探》的基础上再加工修成。因而书中讲礼制名物考证特详,都是那本论文集已有的东西,其余便另无所取。 吾师也云:从杨宽,到许倬云,再到李峰,学术进步的阶梯,昭然若揭。杨先生汲汲名物考证,厥功甚伟。入门则可,但很难再有多少继续...  

評分

中国人当官的动机是什么?偶阅杨宽《西周史》,从中国浓厚的宗法思想迷雾中看到了一点答案。 在宗法制度中,宗族之长(宗子)有庇护宗族成员之责。宗子的得失,关系着整个宗族的兴亡。宗子一旦得罪,常常整个宗族都要被驱逐或灭亡。 《左传·襄公三十年》:“守其官职,保族...  

用戶評價

评分

主要靠戰國及往後的文獻來梳理從先周到西周滅亡的曆史軌跡,本書的經典程度高於可靠程度。

评分

孔夫子一生奔波,隻為恢復周禮,隻可惜世道變遷,人心惶惶。所幸,鄉飲酒禮被廣大人民繼承,直到清末,不愧是禮(chi)儀(huo)大邦。

评分

經典中的經典,很早以前是讀過的,當時的感覺已經不記得瞭。唯獨每次看這本,都深感學無止境。

评分

看完圖書館的,有必要收集一套楊寬的著作。

评分

最新版本,買瞭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