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红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之宋明理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邹东廓年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书是关于王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工夫的相关研究,力图脱开哲学概念式的“工夫论”分析,如实呈现“工夫”本身:致良知的具体工夫阶次、工夫要点、障难及克除方法、实践之运用、终极境界等,以期于儒家心性之学的研究有所裨补,并为现代人提供一条可实践的身心转化之路。在崇尚自由、张扬自我的现代社会,如何把私欲小我之张扬升华为道德主体之凸显、德性大我之挺立,实现身心的真正自由,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课题,也是本书努力的意义所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书可以说是杂糅了诸多名家对阳明学以及宋学的见解,对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的实践工夫以及历程讲得很不错。虽然里面有两章里面专业词汇太多,用唯识学来解释良知,颇难为非专业学者所能理解,但不妨碍其他章对良知之学的全面而通俗的解释,对我颇有启发。
评分是作者以往论文的合编,从“体认”之学而非哲学概念思辨入手,已经比上一辈要深了。
评分翻过
评分比想象的要好,算是中节之作。阳明禅的修身工夫已然是集大成了,即体即用,书中所论与我的个人体知也较符合,其实中西各家修身论皆有相通处,作者说未在西学中见过类似的理论,固然有中西思维之藩篱,比如对“良知”即中国式“天理”的辨析的问题,实在也有疏忽之处,儒家仍是太人本主义了,所以“忘悟”虽与“行动的默观者”的阶层类似,但此圣亦非彼圣。
评分心性义理之精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