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六百年理学至王学而达到顶点, 王学的价值和地位, 是宋明理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钱穆先生把王学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 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 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方式解决宋儒留下的“ 万物一体” 和“ 变化气质” 问题, 贡献了独特的“ 良知” 理论。
编辑推荐:
1.由宋学入手,阐明王学之所由来。
2.梳理王学之来龙去脉
3.专门讨论了阳明晚年之思想与王学的流传
4.附有阳明年谱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天下之大乱,由虚文盛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大道都是至简至明的,后人诠释得越多,离大道之本意越远。如果大道为天下所遵行,连《六经》都没有必要拿出来说。 “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把什么理论和什么什么实践相结合,是“知”与“行”同为“致良...
评分對於宋明理學,我是因為其與文學的關係,才想著去進一步了解它的。讀馬積高先生「宋明理學與文學」及許總「理學文藝史綱」的一些篇章,總是各言其說,而我這個看客總是莫衷一是。苦於兩信而不能決,故而生此疑問。 起初,讀的是陳來先生的「宋明理學」,陳先生的文字於平...
评分《阳明学述要》,钱穆,九州出版社。钱穆先生读学思辨的一本小书,提要的描述王阳明思想源流、重要著述学说、以及与之对立的学说、弟子各流派的延续学说等。读来似钱先生的读书笔记一样,耐读且发人深省。民国时期的学者,做学问治学严谨而深刻,透过杂芜,把真知干净地拎了出...
评分就感知这个角度来看,世界可以分为我心和世间万物。我心好比世间万物的镜子,痛过感知反映世界。如果没有万物,那么心就是空的;如果没有心,天无人仰其高远,地无人俯其厚重。心和万物因为感知而对立统一在一起。 世间自有其天理在,如何正确认知万事万物?需知行合一。如何知...
评分这是我读过的第二本关于阳明学的书。书很薄,共四五万字而已。但对于我这种阳明学的菜鸟来说,读起来颇为吃力。钱穆先生论述了阳明学的前前后后,从宋学里残存的问题入手,引出明朝的大体思想走向以及与阳明先生同时代或者略略超前的几大学者。而后才开始正式介绍王学的...
最近看百家讲坛的王阳明,又看了这
评分此书八章,三小时读完五章,对阳明心学体认更深一层,《青年王阳明》是阳明的生活,大师钱穆不在生活上着重,对阳明大纲列出七点: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诚意~谨独~立志~事上磨练。年过二十八才重新认识立志的重要,明白知行合一的真意,虽然没有万死千难在等我,那个谁不是说要让自己配得上所受的苦难么,但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苦难本身,创业,突破,人生境遇,心学绝对不是鸡汤,生命本已经是奇迹,人要配得上这个奇迹。
评分最近看百家讲坛的王阳明,又看了这本书,很是喜欢,之前的听说,只是吉光片羽的误解。1928年的作品,万有文库真是个好东西。王阳明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致良知,善恶,诚,天理,格物,正,事,事上炼。本心即有善恶,即有天理,自然之流露,凡事只需反躬内心,即有判断。上根之人,天生澄明,中下之人,还需磨砺,洗涤私心欲念功利之心。
评分太难 读不懂
评分此书八章,三小时读完五章,对阳明心学体认更深一层,《青年王阳明》是阳明的生活,大师钱穆不在生活上着重,对阳明大纲列出七点: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诚意~谨独~立志~事上磨练。年过二十八才重新认识立志的重要,明白知行合一的真意,虽然没有万死千难在等我,那个谁不是说要让自己配得上所受的苦难么,但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苦难本身,创业,突破,人生境遇,心学绝对不是鸡汤,生命本已经是奇迹,人要配得上这个奇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