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六百年理学至王学而达到顶点, 王学的价值和地位, 是宋明理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钱穆先生把王学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 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 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方式解决宋儒留下的“ 万物一体” 和“ 变化气质” 问题, 贡献了独特的“ 良知” 理论。
编辑推荐:
1.由宋学入手,阐明王学之所由来。
2.梳理王学之来龙去脉
3.专门讨论了阳明晚年之思想与王学的流传
4.附有阳明年谱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九州大学冈田武彦教授有言:“如果忽略体认自得的实践而空谈理论,那就不可能把握宋明哲学的真谛。然而就实践而言,如果只用西洋式的研究方法来阐明,始终只是记述而已。因为对于一种缜密深刻的学说,如果不用切至的工夫去体认,终究是不能得起真髓的。”那么何为“切至的工夫...
评分“天下之大乱,由虚文盛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大道都是至简至明的,后人诠释得越多,离大道之本意越远。如果大道为天下所遵行,连《六经》都没有必要拿出来说。 “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把什么理论和什么什么实践相结合,是“知”与“行”同为“致良...
评分儒学发展至有宋开始了在研究路数上的转向,受佛老思想的影响而脱弃章句训诂,反以义理分析为主,这也是对南朝学风传统的间接继承。理学所探求的根本层面是对成圣的追求与肯定,那么个人如何通过修身而成圣的问题便成为了宋明儒们所讨论的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名士通过...
评分深入浅出,高度概括,钱氏解读条理贯彻始终,功力深厚,不偏不倚。感触最多的两点:1,良知非天成,事上磨炼来;2,现实的总和即是天理,人欲亦是天理的一部分。在此天理之下,凡事都有真相,凡事都有最佳的应对方案。在寻求这个真相和最佳方案的过程中,他人的私欲是应当考虑...
评分书买了很久,终于花了两天时间读了两遍,钱先生果然是大家,深入浅出,感悟颇多,趁还记得个大概便写下自己一些想法和疑问。 一、为什么要了解王阳明的学说 因为王阳明的一生很厉害,很传奇,但是也很失意,一般同时具有传奇色彩和悲情色彩的人物便会显得更有魅力。出生时有神...
知行合一,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评分这本书的思想和他的哲学理念是非常深刻的,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品读。
评分大师,看了这本书让人明白传习录的背景,也了解了王阳明真实的思想。只是大师的引用太多,我的能力不足,所以看的很艰难。
评分好看
评分内容简明扼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