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以《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奠定其哲学地位,但开始使得世人重视他则是在《补苴论文集》出版之后,而《人生智慧录》则是《补苴论文集》中最精华的部分。叔本华融合东西哲学主流思想,从劝勉世人和实用观点着手,论述人们应该如何看待财富、地位和名声,如何获取最大可能的成功和幸福。本书译者胡百华是梁实秋先生的弟子,依据德文原著以及两种英译本译出。译笔精准、流畅、典雅。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我还没拿到这本书认真读,但看了很多他人的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仔细思考过或者偶有心得的体会。 所以,我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有尽头的,而这个尽头目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圣经。 我无意做一个哲人,但我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得其乐了。 我觉得自得其...
评分哲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在学术界似乎被封王,我在文新院读研时,院长对我们说哲学是所有学科之首,其次是文学。而在世俗世界,哲学又似乎被踩在脚底,诸如“搞哲学的人都是神经病”的论调层出不穷。 我是这么想的,哲学是一种“术”,而人生在世遇见的各种事都需要运用“技...
评分 评分去年看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书中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其中很多观点非常深刻和尖锐,直达问题本质,我很赞同。真理不会因为你的拒绝接受,而改变它的真理本质。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深刻了许多,心态平和了许多。但所谓的平和,用别人的眼光来看,...
第五章 思辨与箴言 的内容最喜欢~ 快把人性都分析透了,吃透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建设强大的内心,会有很大帮助~ 讲真的,真不知道叔本华的书适合什么人去读,对于正在建立三观阶段的人适不适合?总感觉有一定危险性,但是不早点读吧,又感觉不太好。。。
评分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神,也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之所以说不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与人性的事实,但我们在看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叔本华的个人属性,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兼意志主义者,而且在他有生之年中,关乎于在本书中提出的“忍耐”“克己”“健康”等一系列都是没有经过他的实践的,所以说很多东西都属于他的“臆测”。 久病成良医,在大才智的引导下,我们无法说叔本华所总结出的东西完全是错的,至少,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确实表明了现实生活的很多问题。 我们会借鉴。 但真正能够以之为准则,并且明己恪守,改善自己的人,大约只有梁实秋这类具有大才智的人了。
评分毁誉参半吧,关于女性的那段论述不敢苟同,有些观点过于悲观了,或许叔本华对自己的认知是“聪明人”吧,我等都是俗人一个,“独处”那些观点大多同意但有些并不适于生存,人要活着,不能那样。
评分"自己"是人的可能发展和有所成就的最佳和最大的来源。
评分有用尊重但无法同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