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1860年9月21日病逝。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此書乃是十九世紀哲學界彗星:叔本華的代表傑作,是哲學史上的寶典。這本書曾激起了西方世界對「生命哲學」探討的狂流。叔本華以他生動華美的文章,深邃的思想理念,敏銳的洞察力,一語道破了人生真相與宇宙奧秘,在書中處處洋溢著叔本華特有的文章魅力與洞燭真理的哲學智慧。 叔本華是德國少數偉大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哲學代表著典雅而引人入勝的生命智慧,透過了他優雅的散文、條理井然的舖敘,使一般人發現了自己長久感到無法表達的感受。叔本華哲學是十九世紀哲學界的「悲愴交響曲」,曾經一曲使當時西方的年輕人從夢中覺醒﹔華格納便極力讚美他的音樂哲學,尼采則醉心於他的意志哲學,當尼采發現本書時,曾經廢寢忘食讀完後,讚賞此書才是真正的智慧結晶。 關於作者 叔本華 德國悲觀主義哲學家。一七八八年生於波蘭但澤一個富裕的家庭,終身以研究哲學為志。一七九九年在漢堡接受正式教育,一八○九年九月進入葛廷大學醫學院,次年轉入哲學院專攻柏拉圖、康德、亞里斯多德、斯賓諾莎等大思想家的哲學。一八一三年獲得耶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三十歲時完成其代表作『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他的哲學是柏拉圖的觀念論、康德的認識論、吠陀的泛神論及厭世觀四者的結合。其學說深濩十九世紀末許多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如尼采、托爾斯泰、托瑪斯•曼、齊克果等人之共鳴。叔本華其它著作常有『人生的智慧』、『愛與生的苦
十一长假开始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这几天我要读完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著作,写点东西,跑几个长距离,整理下接下来的计划。 叔本华在书里分4部分阐述了他的哲学:既然康德等人正确的认为人不可能认知这世界,人对外界客体的一切认知都得通过自己的感官,没...
评分 评分刚刚粗略地看了一遍,相见恨晚,我只能用下面这句话形容对这本书的评价:如果房子起火了,我只能选择抢救出一本书,那一定是叔本华这本。其他大多数书其实都是可看可不看的。
评分我只希望这些读者为了我已及时警告了他们不要在这本书上浪费一个小时,能够对我多少有点儿谢意。因为不满足我所提出的要求,即令读完这本书也不能有什么收获,所以根本就可丢开不读。此外,我还可以下大注来打赌,这本书也不会适合他们的胃口;却更可说它总是“少数人的事”,...
评分叔本华的哲学不为多数人所喜,是因为形式上的悲观主义。由于人们习惯了使人眼瞎的“欺瞒之网”和“摩耶之幕”,对生命本质的不甚探求,对存在的盲目乐观主义,对意志的奴性屈从,导致了潜意识中的“悲观禁忌”。 所有伟大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和伟大的...
客观 与主观
评分是他突破了我心中的圍牆,讓我在讀往後各種革命性理論也不感到驚奇了。
评分客观 与主观
评分客观 与主观
评分高中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