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現代移民史》以大曆史、大敘事的手筆,將中國移民走嚮世界的五百年曆史,融會貫通於同期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的大框架中,讀來令人領悟深遠。更重要的是,孔教授在展示全球華人移民五百年曆史精彩畫捲的基礎上,有力論證瞭其重要觀點: 海外華人曆史是中國曆史的題中應有之意,是研究中國曆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是,海外華人研究被提升到新的境界。
從殖民統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從獨立後民族國傢執掌大權的統治集團到洋溢民族主義激情的知識精英;從頤指氣使的大富豪到埋頭養傢糊口的升鬥小民,“華人”與周邊“他者”之間呈現齣錯綜復雜的互動關係。作為外來者,海外華人需要認識瞭解“他者”並與之共生共存;而後者同樣也時時刻刻審視著這些遠道而來的異鄉人:他們是可以和平相處、共謀發展的新朋友,還是居心叵測的異類?他們究竟是帶來新的利益和機會,還是潛在的麻煩製造者,或者簡直就是不共戴天的敵人?漫漫數百年,移民與本地人互為“他者”,彼此之間有理解有依存,但也有競爭有對抗。在《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現代移民史》一書中,孔教授再度展示瞭他在《叫魂》中熟練運用的社會心理剖析法,對華人移民置身其中的“他者”條分縷析。
孔飛力(Philip A. Kuhn,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1日),是屈指可數的在中國學界享有盛名的國際大學者。1933年,齣生於英國倫敦。1950年,考入哈佛大學。美國著名漢學傢、哈佛大學曆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係主任,以研究晚清以來的中國社會史、政治史著稱。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孔飛力轉嚮海外華人移民史研究。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化係主任。孔教授經年耕耘於中國近代史領域,先後齣版的《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叫魂》等專著,都享譽國際學術界,並被翻譯成中文而廣泛傳習。
格局很大,新见解不多,阅读性不比《叫魂》,启发性不容忽视。
評分 評分(刊于《晶报》2016年11月19日,发表时有改动) 文/俞耕耘 孔飞力先生是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名的大学者,其代表作《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叫魂》都已成为清史、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范式。这也形成了一种风格化的书写策略:从具体的时间拐点、历史事件入手,以社会...
評分 評分寫的比較囉嗦,但因為譯者社會學齣身,翻譯非常好。孔在書中梳理瞭從明末到現代華人移民海外的曆史,分析瞭華人在東南亞各國移民的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在移入國的不同的社會生活狀況,在此基礎上,提齣“安土重遷”的思想使華人渴望迴歸故裏,故較難於被當地同化融閤;華人在西方殖民者和local間充當管理中介謀求利益的生存模式;以傢庭宗族介紹打黑工為基礎的“通道-小生境”移民模式;以及作為外國華人對本國政府和母國的復雜認同感。曆史的海外華人是以傢庭血緣為紐帶的商人和勞工,對國傢民族的認同感基本不存在;中國官方曆史上對移民的屢次禁止打擊,如今卻吸引號召,未來的圖景是構築一個不牽連政治的“經濟閤作圈”。
评分寫得有點像教科書,平鋪直敘的體式,對於研究者來說大概是太淺瞭。海外中國移民的處境和心態倒是被純粹處於觀察位置的孔飛力先生拿捏得很到位。
评分孔飛力先生學術生涯裏的最後一部專著,盡管關注區域延伸至中國本土之外,但其對於中華民族在現代性進程中變遷與得失的研究興趣,在這本書裏仍然得到瞭一以貫之的延續。海外華人的五百年發展變遷史本身,就是中國現代化進程曆史應有的組成部分,而這些華人在海外跟周邊“他者”之間的互動與衝突,也跟中國上述進程中我者與他者的對立和轉化,形成明顯的對照與呼應。本書雖然所引史料多為二手素材,但其對於海外華人之於中國變遷重要性的強調,以及對海外華人史提齣的諸多全新的理論解釋框架,仍然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在海外喪失的尊嚴,百年後在自己的傢國也未必有,嗯。
评分移民的生活意義並不僅僅是“坐等命運叩響傢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