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是目前英文世界中一本以北京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不同以往的是,作者没有单纯从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的角度去解读北大的早期历史,而将北大看作是中国古代太学与德日现代大学的融合体。在近代中国的新旧辩证互动过程中,知识分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的精英主义传统,以北大为阵地教化天下。由此,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还是不由自主的教授参政,均在其现代的外壳之下,显现出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中国近代历史的连续性(而非通常所说的“断裂”)在这里也得到充分彰显。
Timothy B. Weston,中文名魏定熙,199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承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和叶文心教授。读博期间曾到北京大学访学一年,由萧超然教授指导。
宋老师:那我们就先开始,今天非常高兴(开始)“金陵读书”春节之后第一期(沙龙)。主题就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系列的这本——《权力源自地位》,讲的是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讲北京大学的早期历史。今年从这一期开始,金陵读书...
评分 评分北大肯定是一个持续、多元的话题。读了《权力源自地位》一书,采摘一些枝节片段,录下一些数字,证明自己没白读。 (一) 以“太学”起底,“将科学嫁接在科举上”,大体体现了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初衷。(P17) “教育现代化的支持者多是科甲出身”。(P21) 孙家鼎为京师大学...
评分 评分挂羊头卖狗肉,表面是研究北京大学,实际上还是探讨近代知识分子与国家关系问题,关注的是知识分子如何定位自身、如何改造社会。方法上尝试性运用新文化史理论,集中探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对北大及其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进行了去魅化解构。指出北大的法统来源自太学与国子监,天生就有高人一等的气魄,遗传了传统“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与理想。因而以北大为中心的一系列学潮实际上都是北大学人内心激情与反抗的产物,结果都在日趋冷酷的政治现实中碰了个头破血流。作者有意无意贬低了五四运动的价值,认为这是一场运动史事件而非思想史事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关系不是断裂而是延续。某种意义上,是西方学界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一个大转向。
评分的确较叶的书更好读清晰
评分本书为专精于五四运动之前的北大,探讨了北大为什么出现了五四运动的原因,即五四运动前北大的教师教工都有政府背景。不过其实到最后的总结也没明确指出权力源自地位的深层原因,莫非北大背景大,所以五四运动就从背景最大的地方出现了吗?
评分对这本书有较高期待,想看看知识分子如何卷入政治运动,但读完有些失望的,因为例子基本集中在北大教授。重点看的第五章 “政治的不断介入”,有收获,在五四之前北大已经不只是学术田地,政治已经从内部开始发芽。 有一个疑问,是否学术不可避免地会涉入政治?对现实的观怀不可能局限于学术吗?
评分对这本书有较高期待,想看看知识分子如何卷入政治运动,但读完有些失望的,因为例子基本集中在北大教授。重点看的第五章 “政治的不断介入”,有收获,在五四之前北大已经不只是学术田地,政治已经从内部开始发芽。 有一个疑问,是否学术不可避免地会涉入政治?对现实的观怀不可能局限于学术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