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理论

实践与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美] 黄宗智
出品人:
页数:6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1
价格:CNY 11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878229
丛书系列:黄宗智作品集
图书标签:
  • 黄宗智
  • 社会学
  • 方法论
  • 社会史
  • 法律
  • 思想史
  • 法理学
  • 历史
  • 实践
  • 理论
  • 应用
  • 探索
  • 创新
  • 方法
  • 案例
  • 分析
  • 发展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黄宗智先生谈论“方法论”的集子,主要包括了农村经济史研究方法、法律史研究方法、关怀现实的学术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是黄宗智先生研究方法论文的总集成。

理论是清晰的、抽象的和符合逻辑的,其目标是跨时空和普适的,而实践则常是模糊的、具体的和不符合逻辑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空中的特殊行为。两者之间可能是相符的,但也可能是背离和互动的,或充满张力和矛盾的。虽然如此,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抽象概念/理论和具体经验/实践明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集中研究的不是两者之间的任何单一方面,而是两者之间的如何连接问题。

作者简介

黄宗智

1940年生。著名历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学者萧公权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近代中国》)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创刊编辑(2003年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的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

目录信息

导论
第一编悖论实际与理论概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
第1章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的悖论现象
第二编表达话语与实践:法律史研究
第2章介于民间调解与官方审判之间:清代纠纷处理中的第三领域
第3章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
第4章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
第5章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
第6章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
第三编现实关怀的学术研究
专题一实践社会科学建构
第7章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第8章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
专题二实践法史研究
第9章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第10章中国法律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11章《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导论
专题三实践经济史研究
第12章从实践出发的经济史和经济学
第13章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
第14章"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专题四非正规经济研究
第15章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
第16章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
第17章重新认识中国劳动人民--劳动法规的历史演变与当前的非正规经济
专题五国家体制与经济体系的探讨
第18章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第19章改革中的国家体制: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
第20章"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
第21章国营公司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22章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后记一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
后记二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五十年的回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定量和定性、理论和经验、结构和事件、西方理论和本土思想等对立中,作者总体上持一种比较中间的立场。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研究现状下,他更加强调的是应该更加重视本土经验和实践,而且对gcd革命传统下社会调查方法也不排斥。 强烈的现实关怀是他理论的一个特点,这对于他这...

评分

黄宗智的新书《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汇集了能代表其学术风格的著述,是作者25年来研究的总结和反思。此书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关于方法论上的问题,黄氏在《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中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时,认为自己并不...  

评分

黄宗智的新书《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汇集了能代表其学术风格的著述,是作者25年来研究的总结和反思。此书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关于方法论上的问题,黄氏在《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中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时,认为自己并不...  

评分

在定量和定性、理论和经验、结构和事件、西方理论和本土思想等对立中,作者总体上持一种比较中间的立场。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研究现状下,他更加强调的是应该更加重视本土经验和实践,而且对gcd革命传统下社会调查方法也不排斥。 强烈的现实关怀是他理论的一个特点,这对于他这...

评分

在定量和定性、理论和经验、结构和事件、西方理论和本土思想等对立中,作者总体上持一种比较中间的立场。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研究现状下,他更加强调的是应该更加重视本土经验和实践,而且对gcd革命传统下社会调查方法也不排斥。 强烈的现实关怀是他理论的一个特点,这对于他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今年下半年读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以及读得最为仔细的:几乎每页我都做了批注并把每天阅读的感受写进日记里。但因为是一本文集,并且我个人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够提炼出什么所以没有写书评。简单说,本书倡导的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基于最基本事实”的实践导向的研究和理论构建,不管它是否妥当但启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反思,特别是在查档路上。我看到太多反理论的史实:从没有工业化城市化的边远农村也有劳动力不足,到民国时期乃至1949-1954年农村牲畜存栏量极小足以推翻关于那三年的产权激励解释的史实。种种事实让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经济学和经济史真正脱离了基本事实,不管它逻辑多好,都只不过是讲故事。如何脱离这种故事情景去实践中寻找答案正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事实(史实)—实践—理论—事实(史实)—的思考。

评分

这是今年下半年读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以及读得最为仔细的:几乎每页我都做了批注并把每天阅读的感受写进日记里。但因为是一本文集,并且我个人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够提炼出什么所以没有写书评。简单说,本书倡导的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基于最基本事实”的实践导向的研究和理论构建,不管它是否妥当但启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反思,特别是在查档路上。我看到太多反理论的史实:从没有工业化城市化的边远农村也有劳动力不足,到民国时期乃至1949-1954年农村牲畜存栏量极小足以推翻关于那三年的产权激励解释的史实。种种事实让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经济学和经济史真正脱离了基本事实,不管它逻辑多好,都只不过是讲故事。如何脱离这种故事情景去实践中寻找答案正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事实(史实)—实践—理论—事实(史实)—的思考。

评分

想打十星

评分

《比较历史分析》推荐书目

评分

《比较历史分析》推荐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