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阿图·葛文德
出品人:湛庐文化
页数:248
译者:王一方 主编
出版时间:2015-7-31
价格:CNY 54.9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67792
丛书系列:湛庐文化·心视界
图书标签:
  • 死亡
  • 医学
  • 社会学
  • 伦理
  • 社会
  • 老龄化
  • 阿图·葛文德
  • 美国
  • 生命尊严
  • 临终关怀
  • 医学伦理
  • 老年照护
  • 生死观
  • 人性思考
  • 医患关系
  • 心理成长
  • 存在主义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等杂志的医学专栏作家。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得主,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

目录信息

赞誉
总序 了不起的葛文德
自序 一介凡夫——医生也许都想错了
在医学院读书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不包括死亡。第一个学期,我得到—具皮革似的干尸用于解剖,但那仅仅是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途径而已。对于衰老、衰弱和濒死,我仍旧一无所知,教科书也几乎只字不提。这个过程如何演变、人们如何体验生命的终点、对周围人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好像都无关宏旨。
第1章 独立——活到100岁的代价
过去,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见,但是今天,科技、医疗的进步让高龄不再具有稀缺价值。然而,不管我们的寿命如何延续,“老”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独立、自尊的生活是否将一去不复返?
 田园牧歌式的老年生活
 活得久了,问题来了
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再
第2章 崩溃——接受变老这件事
生命衰亡的过程像一条长长缓缓的曲线,主流的医生会避开已过生命之巅的老年人,因为他们没有对付“老废物”的设施。在长生不老的幻觉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老年病学医生要求我们承认自己会衰老,这个举动很不讨巧。
 人如何衰老以及为什么会老
 连医生都避之不及的老年病
 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
 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 老年病学家的晚年生活

第3章 依赖——我们为老做好准备了吗
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这些人处于生命旅程的最后阶段。疗养院的创办从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们面对高龄的依赖问题,而是为了给医院腾床位。几乎没有一所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会跟你一起坐下来,努力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对你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帮你建立一个家、一个使得真正的生活变得可能的地方。
 衰老是一系列的丧失
 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
 “关”在救济院的“犯人们”
 应运而生的疗养院
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
第4章 帮助——适应从家到老人院生活的转变
我们想象不出,在我们衰老、崔柔,无人帮助就无法生活的情况下,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一所小小的房子,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可以自己锁上的房门,没人要我们按时起床,穿衣,吃药……走出家门,来到另一种住脚,我们能奢望什么。
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去老人院看一看
 老人的渴求:一扇能上锁的门
 有没有一个真正像家的“老年之家”
 如何平衡善意的保护和自立的尊严
第5章 更好的生活——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
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是疗养院的三大瘟疫,一位曾经的差生用两条狗、4只猫、100只长尾小鹦鹉、一片菜园和一个花园,向这三大瘟疫发起了猛攻。他成功了,疗养院的死亡率降低了15%。医学专业人士专注于修复健康,而不是心灵的滋养。但我们不要忘了,晚年生活的伊甸园里不能只有安全和保护,有价值的生活也是我们需要的。
 绝望疗养院里的疯狂计划
 用两条狗、4只猫、100只鸟发起的革命
 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
 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
 战胜老年生活的无聊与无助
第6章 放手——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如果你的心脏停搏,你希望做心脏复苏吗?你愿意采取如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样的积极治疗吗?你愿意使用抗生素吗?如果不能自行进食,你愿意采取鼻饲或者静脉营养吗?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和医生谈些什么呢?难道医生的职责不是让病人尽量多活,哪怕多一分钟、一秒钟也好?我们到底付钱让医生做什么?
 大限来临该做什么
 善终护理不是无所作为
 100种治疗方法不一定能有一种有用
 尽全力救治也许不是最正确的做法
 临终讨论专家的话术
 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
第7章 艰难的谈话——为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
我们来到了岔道口,我曾经目睹几十位病人经过同样的岔道口。父亲会逐渐全身瘫痪,严重的危机逼在眼前,艰难的谈话总要开始。如果瘫痪,他最担心什么?如果情况恶化,他有什么目标?他愿意做哪些取舍?这是我一生中问过的最艰难的问题。但是谈话之后,我们觉得如释重负,思路也清晰起来。
 选择可以信任的医生
 三种医患关系: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
 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
 少做一点也是一种帮助
 艰难的谈话如何开始
第8章 勇气——最好的告别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体验到的痛苦并不完全是身体上的。有时候他“浮出水面”,在意识最清楚的时候,听见我们的声音,他会露出微笑。然后他“完全上岸”了,意识到事情还没有结束,他本来希望已经全部消失的痛苦、焦虑仍然还在。他只有睡着的时候才是平静的。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辅助生活比辅助死亡艰难得多,但是,它的可能性也好得多。
 选择比风险计算更复杂
 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 和父亲最后的对话
尾声 三杯恒河水——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无论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的干预,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牺牲,只有在满足病人个人生活的更大目标时,才具有合理性。一旦我们忘记这一点,我们就会造成极其残忍的痛苦;而如果我们记着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带来令人赞叹的好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作为医生,最有意义的体验会来自于帮助他人处理医学无能为力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对于病人,还是朋友,抑或我爱之深切的父亲,概莫能外。
致谢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说到年老,我总是想到两句话: 1.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的”知道自己要死。 2.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本书看了一半。基本上,对这两句话的认识,在我这里,都大大加深了。 仅仅是几个月前,我才突然领悟“天凉好个秋”是种怎样的况味,从而第一次...  

评分

《Being Mortal》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问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应该怎么面对自己的衰老、自己的死亡?作为后辈,又该如何面对和妥善照顾自己的长辈?能把这样的问题写出深度,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Atul Gawande本身是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又是著名撰稿人。他之前写...  

评分

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父亲中风死在了家里。 那朋友在国外,父亲独居,被发现去世的时候,业已死亡好几天,身体都腐烂了。 苍蝇围着他,没人敢去收尸,甚至旁系亲属也不敢。 邻居嫌恶心,报了警。 朋友听到这消息,懵了。 只记得离开时和父亲还大吵了一架,为了彼此的消费观。 ...  

评分

《Being Mortal》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问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应该怎么面对自己的衰老、自己的死亡?作为后辈,又该如何面对和妥善照顾自己的长辈?能把这样的问题写出深度,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Atul Gawande本身是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又是著名撰稿人。他之前写...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人之已老”和“人之将死”的书。围绕着高龄者,晚期(临终)病人和他们的家庭,探讨了如何选择,如何维持,如何放手等等话题。 这是一本(目前为止)Goodreads评价4.4的书,在接近一万个评价中,几乎所有的人给了五星或四星的评价。 有书评说:这本书不适合的读...  

用户评价

评分

2015年最佳书籍

评分

我没有办法不给五星的一本书,虽然它让我整整伤感了3天。我一次次想起她的离去,欲哭无泪。不是所有的救治和坚持都是终极意义,有的时候,让人体面地离开胜过无谓而痛苦的坚持;保持人最后的尊严和情感,也许比保证最后的安全更重要。不能仅因为死亡的临近而忘记人生本身的诉求,死是生的一部分,没有衰弱和退化的体验终究是不彻底。我们喜悦迎接新生,然后安详地送走同一个生命,太多人忙着和生活握手言和,却这么执意地用自己生而为人应当拥有的一切去逃离死亡,究竟是为什么。

评分

打算在40岁、50岁、60岁的时候分别再读一次。人终有一死,如何舒服体面的离开以及如何正视身边人的离开是一门值得提前掌握的学问 #书荐

评分

书评比书写得好

评分

2015年第114本:关于生命的衰竭、丧失与死亡,作者以医生的视角,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揭示现代医学在对抗疾病、衰老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当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病人有权选择痛苦的求生抑或愉快地活在有限的当下;而医生也应在无力挽救的时候,让病人尽可能幸福地度过最后的时光,而不是以救治的名义造成更多伤害。这或许才是面对死亡最好的选择,也是对病人最后与最好的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