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字的文化史

“她”字的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兴涛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3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7-17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186495
丛书系列:新史学文丛
图书标签:
  • 文化史
  • 女性
  • 黄兴涛
  • 历史
  • 社会学
  • 语言·文化·语言学
  • 文化
  • 中国
  • 女性
  • 汉字
  • 文化史
  • 性别
  • 文字学
  • 历史
  • 中国
  • 语言
  • 女性主义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胡适认为:“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围绕“她”字诞生前后的争议,尽可能多地呈现有关“她”字的各种“故事”,揭示关于“她”字的来龙、不同设计方案的争论、最早的书写实践、文化意图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认同问题的具体生动的过程历史,努力将“叙事”与“考证”相结合;同时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当年“她”字及相关文字早期被实践或论争时的原始样态,以及运用者的风貌,希望能带给读者以真切的历史现场感,呈现“人”、“场景”和“历史内涵”多元互动的研究路径,堪称近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杰作。

作者简介

黄兴涛,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清代和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曾出版《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文化怪杰辜鸿铭》、《闲话辜鸿铬——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主持、合译)等。曾主编《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清史编年》(副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信息

序言
引论:“她”字与“文化史事件”
第一章、从“She”字等英文词汇的困扰说起
——与西方语言接触后出现的新问题
(一)、中文对应“She”字困局的最早出现
(二)、《文法初阶》的独特创译及其限度
第二章、“她”字的新生与“他女”、“女它”
——《新青年》同人的早期磋商及引发的试验
(一)、“她”字的提出与“他女”的先行
(二)、钱玄同、周作人关于“She”字译法的初步讨论
第三章、1920年4月以前“她”字早期书写实践考述
(一)、康白情、俞平伯等人与“她”字初入新文学
(二)、“她”字最早入诗及其早期的几种用法
第四章、“她”字存废的论争与“她”、“伊”二字的竞逐
(一)、新生的“她”字究竟该不该废弃
(二)、“她”、“伊”二字的较量与“伊”字一度占据上风
第五章、性别之惑:与“女”有关的语文敏感
——“男女平等”观念与“她”字的际遇
(一)、以男女平等观念反对“她”字的三种表现
(二)、“英雌”和“她”:字词、性别与政治
第六章、“她”和“他”、“牠”、“它”
—— 一个新代词系统的形成与定位
(一)、第三人称代词序列的不同方案之提出与讨论
(二)、“它”、“牠”二字的再造与“她”字地位的稳定化
第七章、1920年4月以后“她”字的社会化进程
(一)、从《小说月报》和国文教科书等看“她”字的认同
(二)、陈寅恪等人的绝响“抗拒”与周瘦鹃的最终“投降”
第八章、现代性诉求与外语因素、汉语传统的互动
——“她”字获胜的根源及其历史文化效应
(一)与“他”发音相同而又形体略别:“她”字胜“伊”之主因
(二)现代性透视:一种仍然有待开掘的多维分析
(三)“她”字语言符号文化效应的历史阐释
附录
文化史研究的省思
“她”字问题与“现代性”问题的再解释
主要参引文献
后记
增订版补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一书,是为女性新名词“她”字书写的历史,本书介绍了“她”字的出现,关于女性新名词的争论,对“她”字的认同过程和理由。该书是陈寅恪先生“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理念的成功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是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的,关于翻译中...  

评分

选题新颖别致,材料详尽,论述清晰,虽略显冗杂拖沓,但瑕不掩瑜。 一个“她”字,既属语言文字,又涉及社会意识、政治形态,其创立参与了白话文运动与新文艺运动,而确立过程中还要细化到考察具体的语音习惯、语体色彩和排版印刷,确可称为文化史。 前半部分讨论女性第三人称...  

评分

因为选了女性史相关的题目,便找来本书读了,在序言中方维规先生的一句话便给了我警醒,“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本书的材料工夫。不管是‘历史考古学’还是‘历史语义学’,材料是重中之重;更何况为一个字写一本书,没有充足的材料是不行的。只有材料翔实,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东...  

评分

选题新颖别致,材料详尽,论述清晰,虽略显冗杂拖沓,但瑕不掩瑜。 一个“她”字,既属语言文字,又涉及社会意识、政治形态,其创立参与了白话文运动与新文艺运动,而确立过程中还要细化到考察具体的语音习惯、语体色彩和排版印刷,确可称为文化史。 前半部分讨论女性第三人称...  

评分

因为选了女性史相关的题目,便找来本书读了,在序言中方维规先生的一句话便给了我警醒,“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本书的材料工夫。不管是‘历史考古学’还是‘历史语义学’,材料是重中之重;更何况为一个字写一本书,没有充足的材料是不行的。只有材料翔实,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东...  

用户评价

评分

推荐

评分

还是蛮有意思的。

评分

一个字看一段史

评分

通過這書瞭解了好多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人、事兒、報刊和文章,掃了盲,挺好。

评分

从“她”到“伊”,到发明男女通用的“渠”和“佢”,再到产生分化表物的“它”和“牠”,作者捋顺了女子第三人称代词相关的书面论争史。她字的创生是文学的,本与妇女解放关系不大,部分为迎合时代大潮,带有对民族文化进行西式改造的愿望。1920s为啥那么多小资产阶级文人和新青年反对此字?他们认为此字涉嫌对女性群体的矮化。1930s的反对声音又为何?以国民政府学者为首,认为系列新字未能坚守民族文化底线。如此看来,无论是文人笔战中走向世界的现代性诉求与保守复古力量的对立,还是借用此字进行超性别磅礴情感的诗意表达,比起万年人类父权文明史开掘的性别鸿沟,跨文化的批评、创造与表达真真儿并非难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