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R•弗林,埃默里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有《萨特与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集体责任的试验案例》(芝加哥,1986)和《萨特、福柯与历史理性》两卷本(芝加哥,1997、2005)。
莫伟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规划的重点项目,出版过五部著作和译著,发表过50余篇学术论文,曾获得五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004年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并先后三次以学者和教授身份在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从事研究工作。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差点原地去世。用多快的速度看完的,其中的内容就以10倍的速度从我脑子里溜走。对哲学领域的不熟悉以及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导致这次选书失误。 不过,再怎么看不懂,再怎么没脑子,烂笔头还是要有的。首先,通过本书,了解到哲学其实是有两类关于”真理“...
评分摘录一段话: 人类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或者说是一个未完成的体系,一矛盾威胁人类世界的彻底偶然性也同样能把人类从世界无序的不可避免性中解救出来,并使我们不对它感到绝望,只要人们记得人类世界中的各种结构实际上都是人,他们总是设法维护和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好书!译者用心了,作了不少译注。很好地阐述了“存在主义”的一本著作,文章也没觉得难读,不像评论说得那么差。值得一读!(来来回回为了存在主义也读了不少二手资料了,但这个二手集合文本真好~)后两章挺无聊,扣一。
评分细致梳理了存在主义兴起、发展和式微的过程,介绍了克尔凯郭尔、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要点,要言不烦,功底深厚
评分模模糊糊懂了一丢丢…… 【蜗牛】
评分还是老版本的封面好看…就内容而言,还是有启发性的
评分作者试图以一种生活方式定位存在主义,并通过存在主义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来祛魅。不过,由于存在主义本身的哲学性质,本书依旧是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普通读者。毫无疑问萨特是存在主义永远避不开中心,克尔凯郭尔的开源以及海德格尔的异化给存在主义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存在主义更像是“心灵鸡汤”式哲学,强调每个个体的自我价值,当然这是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及列宁式的集体主义截然不同的,衍生自康德的绝对主义自由观念,同时也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哲学式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