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关于二战经历的小说。作家具备同时具备化学家和作家两个灵魂,用二十一种元素截然不同的特性,在化学世界、生活世界和词源学之间建立了微妙的隐喻和类比。在莱维的文学世界里,只有通过非生命的物质,我们才能理解生命。
《元素周期表》也和莱维其他直接反思奥斯维辛罪恶的作品截然不同——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需要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祛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
击败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卫报》
化学对于莱维来说,也是一所 “政治的学校”。 ——《纽约时报》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公众喉舌,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莱维于1947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即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才终获文坛认可。从此,他的创作如源泉喷涌,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1963年出版的《终战》,描述他从集中营得救回到意大利的经过,这部作品不仅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还于1997年被改编为电影《劫后余生》。
出版于1975年的《元素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有些书即使看不下去,即使不喜欢,甚至即使离自己的体验相去甚远,也应该买一本回来读读,翻翻,甚或只是收藏,这样的书有《作品第一号》《要就要不要拉倒》《哈扎尔词典》《芬尼根的守灵》《上帝之城》《寒冬夜行人》《万有引力之虹》《时间与河流》乃至还躺在作者方东...
评分让我意外的一本书。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介绍元素周期律的书,想要补一下化学知识才读的。没想到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莱维是一位化学工作者,也是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小说每一章都用一种相关的化学元素命名,非常独特的作品。 这是一本微观历史,一个曾身处其中的犹太...
评分 评分文字优美淡雅,跌宕起伏的人生却用平静的语言表达出来,读完每一小章都愿意放下书静静回味。读完这一本开始对莱维的书感兴趣,看了《这是不是一个人》,很受触动,会继续看他其他的书。了解了德国集中营,又想了解南京大屠杀,读了南京大屠杀,又去读了宋氏家族,读了宋氏家族...
评分已近年底。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所以在这一年里,以“二战”为主题的事情有很多。其实苦难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做这样的事,只是为了活着的人的心安罢了——惩罚是有期限的,反思只能在静默里完成。 关于普里莫•莱维的名作《元素周期表》...
对奥斯维辛及前后的私人叙述,年轻的战前化学岁月永不再来;沉默而悲悼的生活艺术,激愤而中肯的人性覃思;终章《碳》写尽文明之渺然尘埃。
评分「只要吸它一口,鼻子就可喷出两口白烟,像爱森斯坦电影里的马,同时牙齿感到像咬到柠檬,酸得不得了,这臭味绝对错不了,一般人早逃之夭夭了。」
评分先给五星。等再读几本,可以回看。和化学结合的巧妙,精彩绝伦的文本实验,到最后才舍得写奥斯维辛,一种克制,多看到更多人的本性和事。有几段不是很懂。
评分里面排版不如旧版,封面是改进了一些
评分用生命写作~减分的是翻译不是很通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