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在此书中,借助别出心裁的形式,以读者的阅读经历构成小说的内容,表现艰难的现世生活中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与作为文学接受主体的读者的艰辛处境。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八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一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好的文学评论让人结识作家作品,不好的文学评论,却让人错过。几年前偶尔看到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的几篇评论,不知所云,于是连带着对此人此文不怀好感。进来又听朋友提到卡尔维诺,去图书馆一找,见此人作品不少,拿了本《寒冬夜行人》,一来比较薄,二来,封面有一种...
评分周五开始,天气骤冷,彻骨的凉意让WC想起85年在北大跟着徐小平他们拍《激情与沉思》的那个严冬,还有87年冬阳台上那一篮子被冻裂成冰球的鸡蛋,以及89年冬他从海淀举到黄庄5分钟的路途即冻成冰棍的那棵大白菜,我则想起92年在鞍山拍电视剧《雷锋》时穿着着沉重的皮大衣站在零下...
评分小说。一个开头。又一个开头。 读者。一个男读者。另一个女读者。 你在心里冒出这么两句不似句子的句子时,你就快要阅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新小说?有没有搞错?那个伊塔洛·卡尔维诺隐藏在书后面都好多年了,小说也不...
评分好的文学评论让人结识作家作品,不好的文学评论,却让人错过。几年前偶尔看到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的几篇评论,不知所云,于是连带着对此人此文不怀好感。进来又听朋友提到卡尔维诺,去图书馆一找,见此人作品不少,拿了本《寒冬夜行人》,一来比较薄,二来,封面有一种...
评分翻阅完了《美国讲稿》的最后一页,心情颇激动,用了3年才在断断续续中啃完四辑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还没买)。期间从卡氏波及到了博尔赫斯和王小波,再由博尔赫斯延伸到了另外一个迷宫,阅读的过程中顺手拾掇新的标签:福楼拜、乔伊斯、《神曲》、马拉美、存在主义…...
这本书像变态一样的⋯⋯
评分卡尔维诺果然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超群,对文字、书本、阅读的理解也丰富异常。以小说写小说,残段的故事,无敌的结构。
评分其实世界上本来只有一本完整的书,作家们各自从中摘取只言片语,才有了今天我们阅读的一本本书。 卡尔维诺发现了这一事实,也就是说,从古至今的所有书,都只是这个世界在某个瞬间的表现形式,但正是这些作品让这个虚无的空间中出现了某种真实。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讲述小说本身的小说,一本解构书本身的书。
评分错过的其实不一定是想要的,因为有的人已经婉言谢绝了。
评分看完一轮小说理论后再看这本书,觉得它实在太伟大。实验性十足,然而可读性超越了很多故事性强的小说。能把这两者结合得那么好的小说家屈指可数。真想把卡尔维诺的脑袋打开来看看里面的构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