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48岁时发表的《玫瑰之名》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已被译成35种语言,总销售达1600万册。曾获意大利两个最高文学奖和法国梅迪西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是当时耗资1600万美元,由奥斯卡获奖者让·雅克·阿努达执导,影帝肖恩·康纳利主演的。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之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历史学、政治学、犯罪学,在政治上表现了教皇与国王的冲突,在宗教上反映了圣经中有关犯罪的预言,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
艾柯(Umberto Eco,1932—),意大利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的符号学家。1954年毕业于都灵大学,做过文化编辑,先后在都灵大学、米兰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任教,目前为波洛涅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符号学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开放的文本》、《符号学理论》、《符号学与语言哲学》、《阐释的局限》等。另有《玫瑰之名》、《福柯摆》等“严肃的畅销小说”多部。他的对话录《诠释与过度诠释》中译后,曾在国内引起过巨大的反响。
我一开始读的《玫瑰的名字》,是闵炳君译的,宝文堂书店,1988版(此书的“译后记”里又说参加译书的是刘斌、王军和顾骞三人,不知这三人和封皮上的“闵炳君”什么关系)。因这个译本曾对原著“略加删削”,我想看看全书如何,于是又找到谢瑶玲译的《玫瑰的名字》皇冠出版社...
评分跟热销的《达芬奇密码》一样,同样是符号学用做推理,而出自意大利宗教符号学学术权威之手的这部著作,无论在宗教内涵、推理深度、学术意蕴,各方面,超过《达芬奇密码》都不止一点点。 先看过同名电影,再来啃书本,的确要轻松很多。预备用一个月的时间慢慢啃这本书。
评分最近和好几个朋友说起《玫瑰》,听到的几乎都是众口一词的抱怨——这本书好难读啊。所谓的难读,并不是说书不好,毋宁说太正统了,和事先想象的形态相差甚远。其实,论布局、解迷难度,推理小说中胜过玫瑰的大有人在,论啃理论艰辛,京极夏彦、岛田庄司的大作读起来费脑其实也...
评分埃科无疑是当代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自己也曾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过“多才多艺”的艺术家(multi-talented artist),提出符号的等值特点以及个人的推理演绎能力能使艺术家打通壁垒。 他说:“在极其多样化的笔头活动之间存在有很深的、有时是秘密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
评分欲望与书的迷宫 赵松 博尔赫斯之后,轻率地谈论书籍所构建的迷宫,容易被视为滥调。要想在这方面不陷入博尔赫斯的阴影,需要比较大的才能。一九八零年,翁贝托-埃科完成了《玫瑰的名字》,在里面他虚构了一座迷宫式图书馆,有复杂的路径、无数珍本古籍、神秘的镜子,还有难解的...
不适合轻松阅读,只适合当学术论文的课题。里面的神学、哲学争论,说是反映了中世纪,其实,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代,比如佛教与印度教,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与佛道儒,以及所有宗教内部的争论,都有过类似的,关于世界终极,善恶美丑,自我与世界的大辩论。
评分我们学校的就只有一个残本而已,不知道有没有出版社会重印,这本书比丹布朗好了不知哪里去了
评分他的第一本书,第一次已经引起的轰动,第一次已经确立的风格.
评分修行56th,我抱着极大的预期来读此书,阅读过半时犹自不能满足,威廉无论在能力或是气场上比较名侦探都差出一截,宗教方面的炫学分寸拿捏的很好,很有启发性,但没有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至于罪犯和杀人手法在第五人死去时已经清楚的无以复加,原本以为如此而已的本书在最终揭盅之时猛提了个档次,这是披着推理外衣的宗教问题讨论,这是在宗教问题讨论铺垫下对知性与知识的讴歌,罪犯动机的独特,罪犯和侦探对动机的共识,与最后那极为著名的阿德索处理断简残编之方式一样迷人,我辈书蠹,至此不得不会心一叹,然而,无论推理,炫学,核诡,符号学或是对书籍与知识的重视,真的都算不上顶级水准,这本书每个环节都是中平略上,总和之水准真的称不上绝顶,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不过,是本不错的好书无误
评分符号学教授指定书目,将学术揉进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