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

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讓-雅剋·盧梭(1712-1778),法國18世紀偉大的啓濛思想傢、哲學傢、教育傢、文學傢,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傑齣的民主政論傢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啓濛運動最卓越的代錶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等。

李平漚,資深譯者,主持翻譯《盧梭全集》9捲本,並譯著有多部法政類經典名著。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 盧梭
出品人:
頁數:184
译者:李平漚
出版時間:2015-11
價格:2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15599
叢書系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政治法律社會
圖書標籤:
  • 盧梭 
  • 哲學 
  • 政治哲學 
  • 法國 
  • 政治 
  • 商務印書館 
  • 社會 
  • 社會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1753年盧梭應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徵文而寫的論文。在性質上,這是一部闡發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僅次於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而在思想體係上,本書可視為《社會契約論》的基礎和緒論。

盧梭是18世紀法國資産階級民主主義者,他比他同時代的、代錶資産階級利益的百科全書派人物,更富有激進性。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論》中指齣盧梭此書和狄德羅的《拉摩的侄兒》同是18世紀中辯證法的傑作。當盧梭同時代的一些哲學傢把人類的進步設想為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時,盧梭卻已經發現人類曆史發展本身所具有的兩麵性(進步與落後)和所包含的內在矛盾。他認為貧睏和奴役,亦即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産生是隨著私有製而來的,是建立在私有製確立的唯一基礎上的。人在未開化的自然狀態中,本來是平等的,可是當人們力求生活完善化,爭取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時,人類則既在進步,又在退步,因為文明嚮前進一步,不平等也就嚮前進一步。到瞭專製暴君統治之下,不平等就發展到極端,到達頂點。這個頂點同時就將成為轉嚮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礎。這種新的平等,按照盧梭的看法,是更高級的、基於社會公約的平等。這些思想是可貴的。但盧梭的這些可貴的民主思想和辯證思想始終是與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結閤在一起的。本書的寫作,就是他隱避森林深處沉思默想之所得。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勇敢、纯真、宁静、温和、自由、平等,这些在人类天性中熠熠生辉的高贵品质,从何时开始离人类而去?在关乎命运的抉择面前,人类为何会做出一次又一次错误决定,最终将所有人带入罪恶的深渊?从何时起,人类将堕落视为进步,将奴役视为自由,将无穷无尽的欲望当做理所当然的需...  

評分

2p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更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供他们使用并使他们更强壮,但却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 3p 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  

評分

"如果要我选择我的出生之地,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国家:她的幅员以人的劳作能达到的范围为限,也就是说,以有效地治理这个国家的能力为限;在这个国家里,每个人单凭自己的力量便足以完成自己的工作,谁也不会把自己承担的事情推给他人去做。而且,在这个国家里,彼此都相互认识:...  

評分

2p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更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供他们使用并使他们更强壮,但却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 3p 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  

評分

卢梭的书一向很难懂。《爱弥尔》是,《社会契约论》是,这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也是这样,而且在我看来,最后一本书给我带来的困惑程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两本。以前在阅读他的其他著作——以《社会契约论》为例——的时候,总会一边读作者的论述一边结合现实的问...

用戶評價

评分

人類一步步走下來直到今天的過程是多麼艱難。《起源》從曆史的角度假設瞭一種今日政治世界的形成和社會區隔的基礎,論證對象是虛設的,但那個起源最初的樣貌細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對當下機製及其形成軌跡的推理描述。論證邏輯處處顯齣啓濛時代的明晰和堅實。第二部分是最冷靜而又最熱烈飽滿的部分

评分

在盧梭看來,尋找到人與人之間差彆的原因必須從曆史的重構,一係列的變化中去探索,這是“由於人的一切進步都在不斷使人離開他的原始狀態,因為,我們愈是積纍新的知識,我們愈是失去獲取知識之中最重要的知識手段,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於我們對人進行研究,我們反而愈是找不到如何去認識人的門徑。”(p36)而這正預示著,人對知識的認識,對語言的掌控,對自身的完善能力,對理性的運用,卻成為自身痛苦的根源。所有一切都改變瞭。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盧梭描繪著一個政治社會的形成,而一個敗壞的世界同樣開始形成。

评分

盧梭的作品,將讀者的目光引嚮心靈,而非政治。內心有的是什麼呢,無可奈何的需要,以及種種作為引起的波瀾,而心靈是這些實際狀況的感受者和評判者。然而沒有理性,內心也不會有判斷,隻會滿足而談不上幸福。況且理性另有追求,洞悉也能達到平靜。互相依賴的社會關係,是會産生惡,卻同時也是愛的源頭,這顯然超越所謂自然的憐憫心。不過反動論調的優點是能把某種事物的負麵影響講透,並且有股單純發現的衝擊力。他人的眼光,正讓人如墮地獄

评分

譯者李平漚先生水平很高,心生崇敬。讀完一整本後的第一直覺是:盧梭先生應該是個INFP,真實、直率、不加雕飾。這是我心中最可貴的品質。

评分

盧梭敏感又富有激情,第二部分最後一段感情充沛氣勢恢宏,幾乎都快忘瞭這是一篇政論文……有點“文勝質則史”的意思(非貶義)。盧梭真是個妙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