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忏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品人:
页数:144
译者:崔建华
出版时间:2015-6
价格:21.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94184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托尔斯泰
  • 哲学
  • 忏悔录
  • 信仰
  • 俄罗斯
  • 生命
  • 外国文学
  • 经典
  • 忏悔 自省 哲学 心理 成长 反思 人性 真实 品德 内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回首过去,托尔斯泰也曾是个坏人,他忏悔自己早年的说谎、杀戮、虚荣、贪财、荒淫、自大、暴躁……这些竟然占据了他记忆的全部。他不能再忽视引领他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我们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真谛是什么?

在一段刻骨铭心的忏悔中,一个震惊世人的答案渐渐在稿纸上浮现。

……

137年后,这部解读人类生命终极秘密的作品重见天日。

·如何透彻认知自己的生命?

·如何寻找到活着的意义?

·如何体验从未拥有的喜悦生活?

这一切,都将在阅读《忏悔录》中得到完美解答。

作者简介

「超值附赠」托尔斯泰生平简表

了解更多托尔斯泰事迹,欢迎购买本书阅读

〔俄〕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1828.09-1910.11)

182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不幸丧父丧母。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发表处女座《童年》。

1855年11月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热情欢迎。

1863-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问世以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小说技艺炉火纯青。

1879年,因无法长期忍受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突发精神危机,撰文记录自己精神探索过程,取名《忏悔录》。从此远离贵族生活,衣食简朴,亲自从事体力劳动。

1889-1899年,完成长篇小说《复活》,深刻、全面、有力地批判俄国社会。

1910年,为寻求精神自由离家出走,后病逝于小车站,享年82岁。

目录信息

忏悔
——————
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第三章  遭遇生命的瓶颈
质疑&探索
——————
第四章  对生命意义的猜测
第五章  苦苦寻觅,一无所获
第六章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第七章  自杀未遂
第八章  整个人类如何生存
觉察
——————
第九章  信仰能超越生命
第十章  劳动
第十一章 为人类创造生活
第十二章 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第十三章 告别过去
再看宗教
——————
第十四章 另眼看宗教
第十五章 教会的嘴脸
第十六章 一场梦
特别附录
托尔斯泰生平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生是一汪清泉,与一片泥潭。我更愿意被自己骗到深不可测的泥潭,要搅闹其中。不是因为我多么有勇气,而是因为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自己。” ——@久而光照 因为不甘平凡的性格,让我在不断地寻找生命的意义。结果却是让人震惊的,因为所有的参考材料指向了同一个...  

评分

昨日躺在床上读完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托尔斯泰最终在寻求人生的意义中转向了他一度丢弃的宗教。他试图用理性去探寻人生的意义,“人生有什么意义?如何处理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的反差所带来的苦闷?”——“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非理性的,应该抛弃。”他不满这样的...  

评分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享誉世界的作家、思想家。毫无疑问的是,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他也是一颗绚烂的明星。 在他的一生中,他收获过享用不尽的财富、美满幸福的婚姻、以及举世闻名的声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食有佳肴,住有高楼,美女做伴,...  

评分

108年前的今天,在俄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带着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宏愿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类。不知是否像柏拉图在《裴洞篇》里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死亡能让人寻找到真理,又何须畏惧死亡? 中国人在青云直上、如日中天时往往倾向于儒家,只有孤立无...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回过头来看《安娜》,列文简直就是托翁的夫子自道。他和亘古以来的千百万人一样思考过这三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又是什么?”“如何超越生命的有限,或者说什么东西能够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然后对问题层层解构剥离,条分缕析地逐一加以论证和作答,通过援引猛兽与蜂蜜、所罗门(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叔本华(所有意志最终都会寂灭)、佛陀(人生就是不可避免的痛苦)的事例,在经历了多重否定和无数纠结、折磨、自杀的念头之后(“悟”的过程跟《悉达多》有些相似之处),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重点就在于“信仰”二字:生命本是虚无,因为信仰才有了意义,信仰为生存提供了可能,“我”即无限中的一部分。然后还有对上帝和教会的质疑……书里也明确地提出了“自我道德完善”,从此处也能看出日后托尔斯泰主义的滥觞。

评分

有钱有闲阶级才会深入考虑人生的意义哲学命题,普通人光是劳作就已经疲于应付了

评分

否定信仰 否定生命 否定理性 最后又回到了信仰上 看不下去了 弃

评分

以个人的经验去反思“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僭越。我也有托氏的困惑,然我以为不必去追问这个“意义”。这个问题只在狭义的思索中能得一些阶段性的答案。

评分

没想到托氏受叔本华影响这么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