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美) 黃仁宇
出品人:
頁數:237
译者:
出版時間:2015-8-1
價格:CNY 3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53695
叢書系列:黃仁宇作品係列(精裝)
圖書標籤:
  • 黃仁宇
  • 曆史
  • 中國曆史
  • 中國
  • H黃仁宇
  • *三聯@北京*
  • 歷史
  • 雜文
  • 曆史
  • 中國
  • 文化
  • 學術
  • 傳記
  • 思想
  • 社會
  • 哲學
  • 人物
  • 批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介紹瞭讀中國曆史,最貴通識。黃仁宇以專欄漫筆的形式,解讀從先秦到元末的關鍵人物和時代轉摺,很多看來不閤情理的事物,在長時期的眼光之下,拼閤前因後果,都有其不得已之處,耐人尋味。中國是個大陸性格濃厚的國傢,與西方和現代社會差彆甚遠,如何脫胎換骨,也是作者切問近思的關鍵問題之一。

著者簡介

黃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曆史學傢。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就讀。抗戰爭爆發後,時僅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黃仁宇決定輟學,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期間結識田漢、範長江等人。後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憑在美國陸軍參謀大學所修的學分獲密西根大學的取錄,攻讀新聞係,1954年獲學士,1957年獲碩士,其後轉攻曆史係,並於1966年獲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參與《明代名人傳》、《劍橋中國史》、《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集體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孔孟
秦始皇
李悝
司馬遷和班固
文景之治
漢武帝
從霍光到王莽
何以改革者又是書呆子
西漢與東漢
光武中興
宦官、女後、外戚和朋黨
魏晉南北朝和浪漫主義
長期分裂時的悲劇
淝水之戰
北魏拓跋氏
從分裂到統一
隋煬帝
貞觀之治
武則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
九重城闕煙塵生
“藩鎮之禍”的真麵目
黃巢
五代十國
宋太祖趙匡胤
澶淵之盟
王安石變法
靖康恥
賈似道買公田
道學傢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忽必烈留下的傳統
元順帝
大陸版捲後瑣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黄曾经是我上初中时最喜欢的作者,大历史的教诲也一直铭记。 但近来再读这本书,却也感到寡味。 历史是一个什么东西,历史是工具。每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现世需要写出东西对前人的故事任意塑造和编排。大历史观的意义在于给出一条线索,告诉你“事实”前后矛盾人物面孔多样都是小...  

評分

1、作者叙述不同的重要历史人物、王朝更迭、重大改革、历史事件的时候,经常提到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的整体的问题,有些是社会管理问题,有些是国家政权的运行的问题,甚至农业生产的问题。 比如对于秦的统一,作者提到,除了周王朝的衰落、军事竞争等,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促成国...  

評分

1、作者叙述不同的重要历史人物、王朝更迭、重大改革、历史事件的时候,经常提到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的整体的问题,有些是社会管理问题,有些是国家政权的运行的问题,甚至农业生产的问题。 比如对于秦的统一,作者提到,除了周王朝的衰落、军事竞争等,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促成国...  

評分

1、作者叙述不同的重要历史人物、王朝更迭、重大改革、历史事件的时候,经常提到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的整体的问题,有些是社会管理问题,有些是国家政权的运行的问题,甚至农业生产的问题。 比如对于秦的统一,作者提到,除了周王朝的衰落、军事竞争等,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促成国...  

評分

花了1周时间断断续续读完,黄老按照他独创的大历史观把历史划分为三大帝国--秦汉、唐隋宋、明清 按照时空线索对每个朝代中一重要人物或重要时间为章体,洋洋洒洒的从春秋写到与元末。阐述早熟的中国政治为何没更早的步入现代化。中国重农轻商的历史背景(这其实也是中国本...  

用戶評價

评分

有觀點的曆史書。棒哭。可以反復看。

评分

散文性的曆史解讀

评分

放寬曆史的視界,不簡單以道德褒貶時代及人物,獲益良多。按照黃仁宇先生的觀點,中國的各個朝代,大多因財政製度過於呆闆扁平化,不能適應經濟發展,而走嚮坍塌。身為財政係統工作人員,閱讀本書更增加瞭使命感——雖然隻是財政係統的邊緣人。要更加深入瞭解這一領域的知識,以後還要再學習財政學、中國古代財政、歐洲財政史、美國財政現狀。

评分

作者從西方現代管理的角度探討中國曆史的演化,欠缺之處是沒有考慮到各朝各代當時的情況,所以有些章節讀來有生搬硬套之嫌。不過,這樣的嘗試好比在中西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無疑是很新穎的觀點,值得後人更為深入的探究。

评分

作者從西方現代管理的角度探討中國曆史的演化,欠缺之處是沒有考慮到各朝各代當時的情況,所以有些章節讀來有生搬硬套之嫌。不過,這樣的嘗試好比在中西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無疑是很新穎的觀點,值得後人更為深入的探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