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二十世紀

短二十世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牛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晖
出品人:
页数:5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NT$52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4720805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汪晖
  • 历史
  • 中国政治
  • 中国现代史
  • 文化研究
  • 政治
  • 近现代史
  • 历史
  • 文学
  • 思想
  • 20世纪
  • 中国
  • 批判
  • 社会
  • 文化
  • 现代性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十世纪落幕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作为“极端的年代”的短二十世纪。与作者的看法不同的是,在《短二十世纪》一书中,作者将中国的二十世纪界定为从1911至1976年为止、作为“漫长的革命”的短二十世纪──这是一个极端的、但同时也是革命的时代。

本书作者论述了中国在这个“短世纪”中的两个独特性:第一个独特性集中於这个“短世纪”的开端,即在革命建国过程中的帝国与国家的连续性问题。第二个独特性集中於这个“短世纪”的终结,即革命与後革命的连续性问题。

作者简介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

目录信息

1.“亚洲觉醒”时刻的革命与妥协
2.文化与政治的变奏──论中国的“短二十世纪”的开端──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
3.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4.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
5.1989社会运动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6.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之际
7.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
8.代表性断裂与“後政党政治”──“後阶级社会”的阶级问题及其尊严政治
9.代表性的断裂
10.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再问“什麽的平等”?──《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忆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现在国内出版发行了吗,网上书店都还没有这本书,有没有人已经看过,重点是,,,,,,哪里可以买到呢? 。。。。。。。。。。。。。。。。。。。。。。。。。。。。。。。。。。。。。。。。。。。。。。。。。。。。。。。。。。。。。。。。。。。。。。。。。。

评分

- 所謂讀完了這本書, 但中間有不少文章只是應付過去, 甚至有一章是跳著來讀。老婆說我你讀完一陣這書後, 總像吐了十公斤的精力出來那樣, 惶然若失。確實如此, 讀這本書對我來說一點不容易。 - 有朋友說汪暉的書你不看也罷, 那只是語言迷宮。讀完這書我不完全認同這說法, 但從文...  

评分

- 所謂讀完了這本書, 但中間有不少文章只是應付過去, 甚至有一章是跳著來讀。老婆說我你讀完一陣這書後, 總像吐了十公斤的精力出來那樣, 惶然若失。確實如此, 讀這本書對我來說一點不容易。 - 有朋友說汪暉的書你不看也罷, 那只是語言迷宮。讀完這書我不完全認同這說法, 但從文...  

评分

这本书现在国内出版发行了吗,网上书店都还没有这本书,有没有人已经看过,重点是,,,,,,哪里可以买到呢? 。。。。。。。。。。。。。。。。。。。。。。。。。。。。。。。。。。。。。。。。。。。。。。。。。。。。。。。。。。。。。。。。。。。。。。。。。。

评分

这本书现在国内出版发行了吗,网上书店都还没有这本书,有没有人已经看过,重点是,,,,,,哪里可以买到呢? 。。。。。。。。。。。。。。。。。。。。。。。。。。。。。。。。。。。。。。。。。。。。。。。。。。。。。。。。。。。。。。。。。。。。。。。。。。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的20世纪在70、80年代终结的,西方的20世纪是在90时代终结的。当前的形势是,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危机,当前看起来只有中国似乎是未来世界的源泉或核心。但中国自己也面临着重大挑战,那就是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国党倾向日益明显,构建新型服务型政府已经摆上了人民大会堂。汪很迷恋过去的一些经验,包括文革的经验,他认为政治性是改造社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如果缺乏了它,各种问题就会陷入到无解的境地,不过若政治化再造与政治化弱化本是一种循环的过程,那又该如何?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的未解之谜中的一个小问题。

评分

中国的20世纪在70、80年代终结的,西方的20世纪是在90时代终结的。当前的形势是,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危机,当前看起来只有中国似乎是未来世界的源泉或核心。但中国自己也面临着重大挑战,那就是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国党倾向日益明显,构建新型服务型政府已经摆上了人民大会堂。汪很迷恋过去的一些经验,包括文革的经验,他认为政治性是改造社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如果缺乏了它,各种问题就会陷入到无解的境地,不过若政治化再造与政治化弱化本是一种循环的过程,那又该如何?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的未解之谜中的一个小问题。

评分

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终于读完,思考的艰辛程度与收获成正比,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我对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的理解框架,比《去政治化的政治》内在脉络更为清晰,以政治整合、人民战争、文化政治三条主线勾连历史,展现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化”与“去政治化”两大趋势交缠错综、渗透转化的独特进程,自成一说。论五四运动、代表性断裂、新穷人等命题已是熟悉的思想进路,论抗美援朝、民族问题、两岸关系,熟悉的命题在全新的框架下展开,读来反倒觉得新意颇多。这本书进一步打开了我对二十世纪国史的兴趣,更多的问题还有待之后的阅读验证与思考。

评分

对20世纪中国革命解释类似于一种“回心型近代”以及“从中国发现历史”的范式,但是,相较于“近代的超克”之于日本“脱亚入欧”和“中国中心观”之于“冲击-回应”模式,汪晖这一视角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显得比较弱。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必然是站在somewhere进行言说的。固然汪晖对于中国革命的反思突破了80年代的二元模式和确定论的范式,但是易陷入一种民族主义的窠臼中,如何寻找一个where去反思中国革命需要从范式上的更新,这事只能靠自己,藉由外国视角看我们自己,只会陷入“由东而望,不见西墙”的困局中。

评分

三联版本较之于牛津版本,少了好几篇干货文章,特别是 短二十世纪的论述,以及台湾问题等等。不知出于何种考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