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

万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李零
出品人:
页数:47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1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350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李零
  • 考古
  • 艺术史
  • 考古学
  • 历史
  • 艺术
  • 人文
  • 文化
  • 奇幻
  • 冒险
  • 成长
  • 魔法
  • 命运
  • 旅程
  • 神秘
  • 觉醒
  • 命运之轮
  • 心灵蜕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最新的论文选集,主要围绕作者关注的考古与艺术史领域,收入2008—2014年发表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筑砖瓦、雕刻绘画、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等主题。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考察各类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手法,或探究其渊源流变,或寻绎外来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之前作者出版有《入山与出塞》(2004年出版)、《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2007年出版)等,本书是在它们之后新写作的同类文章结集。

作者简介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 主要著有《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郭店楚简校读记》、《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丧家狗——我读〈论语〉》、《中国方术考》、《花间一壶酒》、《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我们的经典”(《去圣乃得真孔子》、《人往低处走》、《唯一的规则》、《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等。

目录信息

自 序
器物丛考(上)
说鼎
说匵——中国早期的妇女用品: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
说冰鉴——中国古代的冰箱
器物丛考(下)
读《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
乾隆玉杖首和东周管銎斧——乾隆仿古之一例
论西辛大墓的裂瓣纹银豆——兼谈我国出土的类似器物
铜 镜
读梁鉴藏“内而光” 镜
读梁鉴藏镜四篇——说汉镜铭文中的女性赋体诗
“方华蔓长,名此曰昌” ——为“柿蒂纹” 正名
建筑、墓葬和砖瓦
西岳庙和西岳庙石人——读《西岳庙》
印山大墓与维京船葬——读《印山越王陵》
说云纹瓦当——兼论战国秦汉铜镜上的四瓣花
“邦无飤人” 与“道无飤人”
雕刻和绘画
关于中国早期雕刻传统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墓主画像
艺术中的动物
读《萌芽·成长·融合——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
“国际动物” :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形象
说马
其 他
角帽考——考古发现与明清小说的比较研究
百年高罗佩——谈《中国古代房内考》
中国最早的“升官图” ——说孔家坡汉简《日书》的《居官图》及相关材料
说骰——从满城汉墓出土的酒骰和“宫中行乐钱” 说起
万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评分

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评分

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评分

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评分

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用户评价

评分

超多注水的瞎BB废话

评分

李零先生第三册有关考古艺术史文集一口气读了,因为很多篇以前都陆续在各类杂志上读过,所以翻得比较快。 装帧一改《我们的中国》的粗制滥造,特意查过,编辑不同了,设计还是同一个工作室,责任印制是同一人,印刷商有了更换。 李先生视角独特,文笔也比较口语诙谐。几处比较有意思: “(用考古资料研究艺术史)只要我还健在,还有时间,还有精力,我会继续玩下去”,“(考古挖出来的东西)无论漂亮不漂亮,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压根儿就不是什么fine arts。”,“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就是把博物馆变成美术馆,那是倒退,肯定不对。”(自序) “看文物,我有个癖好,就是喜欢奇,喜欢特,喜欢难得一见的东西,多了就没意思,哪怕非常精美。”(说冰鉴) 不一一列举。无论各篇的学术结论,格局和视野值得学习。

评分

游戏打累了翻了一遍,印得是真好看,水是真挺水的。讲乌干达那篇看得直愣愣。

评分

很多人是不喜欢李老师的政治主张吧?!

评分

李零先生第三册有关考古艺术史文集一口气读了,因为很多篇以前都陆续在各类杂志上读过,所以翻得比较快。 装帧一改《我们的中国》的粗制滥造,特意查过,编辑不同了,设计还是同一个工作室,责任印制是同一人,印刷商有了更换。 李先生视角独特,文笔也比较口语诙谐。几处比较有意思: “(用考古资料研究艺术史)只要我还健在,还有时间,还有精力,我会继续玩下去”,“(考古挖出来的东西)无论漂亮不漂亮,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压根儿就不是什么fine arts。”,“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就是把博物馆变成美术馆,那是倒退,肯定不对。”(自序) “看文物,我有个癖好,就是喜欢奇,喜欢特,喜欢难得一见的东西,多了就没意思,哪怕非常精美。”(说冰鉴) 不一一列举。无论各篇的学术结论,格局和视野值得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