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

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臺大出版中心
作者:陳芳妹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6-5-20
价格:NT$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35015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青铜器
  • 宋史
  • 金石学
  • 艺术史
  • 考古
  • 历史
  • 考古文物
  • 青铜器
  • 宋代文化
  • 历史研究
  • 考古学
  • 文物鉴赏
  • 古代礼制
  • 宋代艺术
  • 青铜铭文
  • 传统文化
  • 宋代考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王國維曾說:「漢代孔子壁中書出,而有古文經之學;宋代古器物出,而有金石學」,

但為何象徵中國古史三代的青銅器物,會在一千多年後的宋代大放異彩,並衍生出影響後世深遠的「金石學」?

北宋中葉,儒學者一改漢唐以來經學家注疏為主的禮制研究傳統,透過實際出土器物,追求「觀其器,誦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遺風」的復古運動。在劉敞、歐陽修、蘇軾、呂大臨等人的參與下,士大夫之間出現了收藏、研究鼎彞之器的風氣,並在徽宗朝「隆禮作樂」的推動下,形成官、民之間仿製古器的風潮。古式禮器出現的場域,也從國家祭典擴及到地方孔廟釋奠,更深入文人書齋與佛道教之中。宋室南渡後,透過朱熹的倡導,仿古器物與道學相結合,將三代意象轉化為朱子學的符號及工具,奠定了往後元、明、清三代的社會文化基礎。影響遠及海外的李氏朝鮮,乃至於清代臺灣孔廟中的祭器形制。

本書爬梳大量文獻、文物資料,並揀選再生「三代銅器意象」的代表性器群,清楚呈現出宋代從考古、博古、仿古到玩古的變化過程,並以圖像結合文獻,探索此一變革背後的動力,及其對後世文化史、器物藝術史的影響。

作者简介

陳芳妹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及近代考古藝術史,與臺灣近代物質文化史,著有相關期刊論文近六十篇,散見於《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期刊》、《故宮學術季刊》等學術期刊。

目录信息

導言
圖版目次
壹 宋代「金學」的興起與宋仿古銅器
一、宋代「金學」的建立:從「解經」到「考古」
二、稽古作新,以追三代之隆:徽宗朝的「隆禮作樂」與《重修宣和博古圖》
三、餘論:金學與仿古銅器的文化意義
貳 「追三代於鼎彝之間」:宋人從「考古」到「玩古」的轉變
一、士大夫新價值觀及三代銅器的「考古」出土與時空流動
二、皇室新價值觀與仿古
三、三代銅器意象的流傳:贊助階層及使用情境的擴大
四、從考古到玩古
五、餘論:從考古到玩古者的社會階層流動現象
參 金學、石刻與法帖之學的交會:《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拓石本殘葉的文化史意義
一、殘葉為「宋石本」的視覺證據
二、殘葉碑碣格式蠡測
三、薛尚功與北宋復古潮流中的金學、石刻與法帖之學
四、餘論:兵火後南宋地方官的金學重建
肆 「與三代同風」:朱熹對「釋奠儀式」的形成及影響
一、朱熹「釋奠儀式」的形成(1155-1194)
二、影響力的評估:出土證據與儒學教化的「視覺符號」的流傳
三、餘論
伍 十三世紀桂林府學釋奠二圖的新發現
一、提典刑獄吳純臣的釋奠禮儀觀:圖像化與立碑化
二、碑面圖像化手法與圖文關係
三、〈釋奠位序儀式圖〉碑的新發現:「桂學釋奠二圖」的意涵
四、碑與拓片的形式轉換與位移
致謝
圖版出處
參考書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作者陈芳妹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学士(1969)、硕士(1974)以及伦敦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士学位(1997),多年从事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其学术专长为中国青铜器研究、北亚艺术史以及考古美术史。该书主体部分即由她在2001~2015年间相继发表的五篇...  

评分

本書於2001至2015年陸續完成。此十五年間,我研究的課題,從關注國民政府帶來臺灣的故宮上古青銅文物,到臺南孔廟仍在使用的乾隆紀年的釋奠儀物;從研究中國青銅時代下及於宋元明清的美術考古。本書想探索的是:為何早於孔子時代既已存在的文物,如爵、鼎、簠等的形制或紋飾特...

评分

本書於2001至2015年陸續完成。此十五年間,我研究的課題,從關注國民政府帶來臺灣的故宮上古青銅文物,到臺南孔廟仍在使用的乾隆紀年的釋奠儀物;從研究中國青銅時代下及於宋元明清的美術考古。本書想探索的是:為何早於孔子時代既已存在的文物,如爵、鼎、簠等的形制或紋飾特...

评分

本書於2001至2015年陸續完成。此十五年間,我研究的課題,從關注國民政府帶來臺灣的故宮上古青銅文物,到臺南孔廟仍在使用的乾隆紀年的釋奠儀物;從研究中國青銅時代下及於宋元明清的美術考古。本書想探索的是:為何早於孔子時代既已存在的文物,如爵、鼎、簠等的形制或紋飾特...

评分

本书作者陈芳妹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学士(1969)、硕士(1974)以及伦敦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士学位(1997),多年从事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其学术专长为中国青铜器研究、北亚艺术史以及考古美术史。该书主体部分即由她在2001~2015年间相继发表的五篇...  

用户评价

评分

6.20 二刷

评分

6.20 二刷

评分

章节之间相互勾连,讨论围绕着学术/材料两个核心展开,很容易摸清和模仿的艺术史写作套路

评分

6.20 二刷

评分

6.20 二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