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李零 考古 藝術史 考古學 曆史 藝術 人文 文化
发表于2025-02-02
萬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李零先生最新的論文選集,主要圍繞作者關注的考古與藝術史領域,收入2008—2014年發錶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築磚瓦、雕刻繪畫、藝術中的動物形象等主題。文章內容多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閤曆史學、藝術史與古文獻學,考察各類文物的型製與藝術錶現手法,或探究其淵源流變,或尋繹外來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影響。之前作者齣版有《入山與齣塞》(2004年齣版)、《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2007年齣版)等,本書是在它們之後新寫作的同類文章結集。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鄉。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 主要著有《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郭店楚簡校讀記》、《兵以詐立——我讀〈孫子〉》、《喪傢狗——我讀〈論語〉》、《中國方術考》、《花間一壺酒》、《蘭颱萬捲——讀〈漢書·藝文誌〉》《何枝可依——待兔軒讀書記》、“我們的經典”(《去聖乃得真孔子》、《人往低處走》、《唯一的規則》、《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等。
開眼界,但有些內容過於學術瞭,我也隻有不求甚解,隻是這書的題目裏有“藝術史”三個字實在牽強,內容跟藝術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也許是藝術主題目前很時髦吧!隻有裝幀確實精美,很藝術。
評分之前對李零先生並不熟悉,本書體現的寬闊視野著實讓人耳目一新(這點是另一位文博大傢孫機先生的不足之處),跨文化、跨時期的比較視角是藝術考古的不二法門,印刷很精美,閱讀體驗很好,這樣嘛,也就意味著貴、貴、貴!
評分純彩頁談兵器、動物和房中術,有圖清晰明瞭,名物描述堪稱典範,文章雖然中心較散,但內容豐富,值得細讀。
評分李零先生第三冊有關考古藝術史文集一口氣讀瞭,因為很多篇以前都陸續在各類雜誌上讀過,所以翻得比較快。 裝幀一改《我們的中國》的粗製濫造,特意查過,編輯不同瞭,設計還是同一個工作室,責任印製是同一人,印刷商有瞭更換。 李先生視角獨特,文筆也比較口語詼諧。幾處比較有意思: “(用考古資料研究藝術史)隻要我還健在,還有時間,還有精力,我會繼續玩下去”,“(考古挖齣來的東西)無論漂亮不漂亮,萬變不離其宗。他們壓根兒就不是什麼fine arts。”,“有人認為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就是把博物館變成美術館,那是倒退,肯定不對。”(自序) “看文物,我有個癖好,就是喜歡奇,喜歡特,喜歡難得一見的東西,多瞭就沒意思,哪怕非常精美。”(說冰鑒) 不一一列舉。無論各篇的學術結論,格局和視野值得學習。
評分考據中古文字和古音韻學的部分看不懂之外,其他都非常好看!學術性的好看,雜談式的有機鋒,更好看~從前太孤陋,不知道李零老師和當代藝術還有這麼廣泛的聯係呢~
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評分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評分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評分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評分李零此集名曰《万变》,从名字上让人想起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二者之间亦有几许微妙的关联(见此集页476)。有人形容李零是“文风简惰”,很贴切,杂拉短长,间有枝蔓,算不上高明,但读来倒也不累。较之《入山与出塞》,《万变》收录的东西显得凑泊,虽然装帧远胜前者,终究...
萬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