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作者刘小枫随笔8篇。本书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这部著作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沉重的肉身》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即引起学界关注,上市未及一个月即再版,至今已印六版,一时成为热门书籍。本次再版,订正了个别词句,使用了新版式,从而不同于以往的绿色封面,变为红色封面。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宗白华,甘霖);1989.04—1993.07 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
(1)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1995)
(3)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2)
(4)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学术出版) 顾问(1995年以来)
(5)中国现象学学会 执行委员(1995-2001)
(6)香港现象学学会 秘书长(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课题 审定顾问(1995-1998)
(8)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导(1994-2003)
(9)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会长(2011年至今)
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睇视之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等,编修有《凯若斯》,译有《柏拉图的<会饮>》(华夏,2003)。代表性论文有:(1)《王有所成》,台湾《哲学与文化》卷四十;(2)《政制与王者》,《求是学刊》,2013年第2期;(3)《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等等。
现在研究方向 为古典诗学、古典语文学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及“古典诗学实验班”开设如下课程: 文艺学原理与古典诗学、古典诗学原著讲疏、古希腊语文学导引、古典拉丁语文学导引、古典学引论等。科研项目:有(1)“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10至今);(2)“基督教与西方古典传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10-2013)主编《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主编、“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多套大型丛书。
胖子的性问题 B:你跟你们胖子,还是没有性生活么? A:对,纯兄妹父女情 B:我回想了一下,我和我们胖子,上次还是去年8月呢 我都真心地希望我们胖子去通奸了 我已经于心不忍了 A:他自己没需求你有什么不忍的 B:我不忍心看他这样一天天不正常下去 A:胖子本来就弱 B:他们嘿...
评分上周末,一个很久没见的大学同学A到广州来出差,我跑去酒店见他。他打了电话给另一个朋友B,在等B来酒店的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我们应该找点话题聊--两个好久没见面的朋友在一起光是做怀念状回忆美好往事是一件叫人十分尴尬的事。于是,我跟他说了我最近做的梦。 ...
评分这是一本Linda和朱老师都推荐的一本书。我手头的这个版本是第六版,相对前面的版本更加厚重。一开始疑心是不多增加了很多内容,后来才看到在书的开始作者作了声明: 此次再版,除更换版式、订正了个别词句外,全书一仍其旧。... 时间是2003年10月。 作者是大名...
评分刘晓枫的《沉重的肉身》全书有一个建基点:罪的法则,就是身体的欠然,也就是人身的有限性。 自启蒙运动以降,人们砸烂了神灵的塑像,摆脱了宗教-道德伦理的生活教条。彼岸的神灵被打破后,需要在此岸找到替代品,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式:大众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大众伦理是社...
评分死感的迫近让人变得焦虑不安,在现代伦理盛行的今天,这种焦虑情绪大大增加。夜夜笙歌,不醉不归,喧嚣的泡影和酒精的灼烈不但不能灼烧孤独,反而让孤独感带着死亡的黑色气息滚滚而来。 做爱是现代人的狂欢和盛宴。被各种符号异化的情爱让瞳孔变大、喉结抖动、呼吸急促,只有...
伦理的欲流
评分刘小枫创建性的从伦理学角度解读小说(以及毕希纳的剧本同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从中总结了两种伦理学的叙事: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刘小枫并没有简单的评判这两种伦理叙事的优劣,而是以其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丹东之死》和《牛虻》只是饭前开胃菜,沉重的肉身围绕着卡吉娅和阿蕾特代表的两类二律背反式的生活方式不断地深入,进而推出性感和死感的哲学标签,而这些背后便是孤独的个体灵魂。这种孤独的灵魂是任何方式的叙事都无从触摸的,它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必经之路,在尼采的上帝死了之后如何面对现实的道德困境的无奈。卡夫卡个人经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再次表明矛盾的深刻以及不可化解,个体偶在的困境或许就是现代伦理学的固结。
评分刘小枫创建性的从伦理学角度解读小说(以及毕希纳的剧本同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从中总结了两种伦理学的叙事: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刘小枫并没有简单的评判这两种伦理叙事的优劣,而是以其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丹东之死》和《牛虻》只是饭前开胃菜,沉重的肉身围绕着卡吉娅和阿蕾特代表的两类二律背反式的生活方式不断地深入,进而推出性感和死感的哲学标签,而这些背后便是孤独的个体灵魂。这种孤独的灵魂是任何方式的叙事都无从触摸的,它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必经之路,在尼采的上帝死了之后如何面对现实的道德困境的无奈。卡夫卡个人经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再次表明矛盾的深刻以及不可化解,个体偶在的困境或许就是现代伦理学的固结。
评分找对象,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相对的灵性和身体的平等,爱情是个体差异因素偶然达成的平衡。
评分伦理学,很难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