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人是狼”“人是羊”两种观点的论据后,指出我们关于狼和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第二部分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第三部分“爱死与爱生”,指小人具有爱死和爱生的倾向,并分别阐述了爱死、爱生各自的含义。第四部分指出人具有自恋倾向,并分别就自恋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指出入具有乱伦固着的倾向,介绍了乱伦固着的含义及三个发展层次。弗洛姆认为,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的精神病患的核心。第六部分,作者从分析人性观点入手,提出了关于人之自由的问题。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一员,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用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他所研究的课题,都是社会伦常中的对个人发展影响极大的因素,比如善恶、生死、自由等等。回望历史,领袖人格往往与历史走向息息相关,“乌合之众”受到什么样的蛊惑,带来怎样...
评分 评分这是弗洛姆晚期的一部代表作,是其人性理论的集中阐述。书中从人的善恶问题引出对人性深处的思考,但并不陷于道德教义和空疏的理论。 弗洛姆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的,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弗洛姆从人的自然史来探讨人性的根源,人之所以为人,人...
评分人性是善是恶,这个亘古的辩题令无数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舌战经年。精神分析学派奠基人弗洛伊德也曾试图用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善恶本源,惜囿于其哲学前提,未能将碎片化的概念系统架构。本书作者弗洛姆重拾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结合当时西方政治背景及群众的精神处境,联系人性善恶...
评分一个人的善恶天性会影响他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吗? 这也能成为一个问题吗?按大众约定俗成的、对于“善恶”和“自由”的定义来说,这二者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一个人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他都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弗洛姆用了一整本书:《人心:善恶天性》来...
2018.12.9 恋尸癖口味太重,略过。 个体自恋狂体现出对绝对权利的疯狂追求。
评分重读,弗洛伊德生本能与死本能理论的延展。爱生、爱人、独立性。
评分首先,弗洛姆对性善论和性恶论这样单纯的二元论思维进行了驳斥,指出这些观点并不能帮助我们看清善恶的本质。 其次,他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暴力和破坏行为,并指出为了生存和捍卫生命而做出的暴力行为并不能称之为恶,而真正的恶是阻碍生存和发展的,其中最危险,最不道德的三种形式分别是恋尸症、恶性自恋和乱伦固着。 最后,他从三种恶的倾向出发,对善与恶进行了界定。对生命有利的事物都可以称为善,而导致死亡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恶。善促进生命的发展,而恶则窒息、扼杀和毁灭生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与恶的潜在性,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热爱生命,成为真正健全的人。这也就是选择向善的道路。
评分弗洛姆认为,善与恶并不是人固有的本性,而是人面对生存难题所做的或前进或倒退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善与恶:当我们选择前进的路,就是选择善;而如果选择后退的路,就是选择了恶。
评分重读,弗洛伊德生本能与死本能理论的延展。爱生、爱人、独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