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历史经验的总结,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粗粗过完,书中的文字像中国历来的“文论”一样邪乎,说来说去很温吞,像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从哲学理论中寻找文学碎片。很多概念都没有界定清楚就胡乱使用,读起来非常头疼。私以为中国文论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拥有清晰的、可以称之为进步的历史脉络,而在于每一个时代竟能并列那样多的思想,那样多的观念,理论并没有以强暴的姿态压制文学创作,而是顺敛绵延地接纳和包容着所有存在的文学作品,让作者站出来说话,是真正把每一部作品独立看待,并从中吸取特色总结“理论”,因此,它是不适合写史的,至少以史的意识看很难对现在中国文论的总结有所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列举了尽量多的参考文献,适合拿来当检索书单,但其中的点评语冒出了很多不清不楚的概念,主观性太强,相形之下,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文论的学习更有帮助。
评分不是很喜欢,大段大段的,快读岔气了才换一段。
评分粗粗过完,书中的文字像中国历来的“文论”一样邪乎,说来说去很温吞,像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从哲学理论中寻找文学碎片。很多概念都没有界定清楚就胡乱使用,读起来非常头疼。私以为中国文论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拥有清晰的、可以称之为进步的历史脉络,而在于每一个时代竟能并列那样多的思想,那样多的观念,理论并没有以强暴的姿态压制文学创作,而是顺敛绵延地接纳和包容着所有存在的文学作品,让作者站出来说话,是真正把每一部作品独立看待,并从中吸取特色总结“理论”,因此,它是不适合写史的,至少以史的意识看很难对现在中国文论的总结有所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列举了尽量多的参考文献,适合拿来当检索书单,但其中的点评语冒出了很多不清不楚的概念,主观性太强,相形之下,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文论的学习更有帮助。
评分以印象替代印象,在创造中诠释创造,模拟旧境界的方式却是创造一种新境界,我国古人比桑塔格可高明得多了。Ⅱ“一个老实人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探讨并无相应的大量收获。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礼节性地表了个态。”(钱钟书《读<拉奥孔>》)我甚至觉得,强行编出这么一部“史”完全是现代学科规制无谓的产物。
评分脉络很清晰,讲述也很清楚,论述也很扎实。虽然体例比较传统,有的地方过于啰嗦,但瑕不掩瑜,不知道评分怎么会这么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