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道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澤厚
出品人:
頁數:2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5-5-1
價格:39.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3375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李澤厚
  • 倫理學
  • 哲學
  • 道德
  • 社會學
  • 對話
  • 道德哲學
  •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 道德哲學
  • 倫理學
  • 人性探討
  • 價值判斷
  • 行為準則
  • 東西方思想
  • 哲學思考
  • 社會規範
  • 自我認知
  • 善惡觀念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14年5月9日—27日,著名哲學傢、思想傢李澤厚先生在華東師範大學開設瞭以“什麼是道德”為主題的倫理學討論班。5月21日,李澤厚先生與陳嘉映、楊國榮、童世駿、鬱振華教授舉行題為“何謂哲學”的學術對談(講壇)。5月27日,李澤厚先生與楊國榮教授圍繞“道德、倫理與哲學”進行學術對話。四次討論班講課場場爆滿,氣氛熱烈,主會場座無虛席並同時增設兩個分會場,視頻同步傳送,所有聽課者身份、地域不限,隻須事先細讀指定書目,便可平等、自由地參與討論;兩次哲學對談以當今哲學界絕無僅有的豪華陣容,吸睛無數,對談現場一席難求,哲學大傢圍繞“什麼是哲學”,圍繞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唇槍舌戰,激烈交鋒,以哲學傢特有的方式呈現瞭哲學無可比擬的魅力。

著者簡介

李澤厚,祖籍湖南長沙,生於1930年6月。著名哲學傢,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在1956年的美學大討論中,李澤厚嚮著名美學傢硃光潛教授挑戰,提齣瞭美感二重性、美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等獨到見解,成為名楊一時的青年美學傢。十年動亂中曾 被下放到乾校勞動,在十分睏難的條件下研究康德,寫齣瞭《批判哲學的批判》。1981年齣版的《美的曆程》對中國古典文藝進行一次美的巡禮,獲得很大成 功。近年在中國思想史研究方麵多有創見,論文集《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和《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影響較大。他宣稱:不寫50年前可寫的書。不寫50年後可寫的 書,這種治學態度引起較大反響。此外還主編瞭“美學譯文叢書”和 《中國美學史》等。

圖書目錄

倫理學討論班實錄
第一課:從與桑德爾的異同談起
第二課:道德心理結構:意誌、觀念、情感
第三課:宗教性道德與現代社會性道德
第四課:道德與倫理的區分和聯係
哲學對談
何謂哲學 李澤厚 陳嘉映 楊國榮 童世駿 鬱振華
道德、倫理與哲學 李澤厚 楊國榮
整理後記
倫理學討論班上的經典問題:
Justice應譯為“公正”還是“正義”?
兒子會不會告發殺死自己父親的母親?
(構成道德心理衝突的因素有哪些?)
動物有沒有道德?
倫理學作為學科是否存在?
恐怖分子與救火隊員在道德上有什麼不同?
我為什麼要道德?(Whyshould Ibemoral?)
道德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
中國人的至善是什麼?
是否可以有一個中國的倫理學?它有中國特色但又具有世界普遍意義。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玩摇滚的郑钧,一曲《回到拉萨》,曾风靡全国。这首歌这样唱到: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 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 ...  

評分

(刊于《文汇报》2015年10月12日12版) 文/俞耕耘 李泽厚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其理论始终在探索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新路”。这也成为他“创造性转换”、思考常新常变、影响力远未退潮的关键所在。这本《什么是道德?》的著作,...  

評分

玩摇滚的郑钧,一曲《回到拉萨》,曾风靡全国。这首歌这样唱到: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 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 ...  

評分

8月20号,上海书展第二天,在一楼的一侧发布厅里在举办李泽厚《什么是道德》的新书发布会。李泽厚本人并没有来,来的是三个人,一个是中文系出身的阮光页,一个是哲学系出身但是后来去了新闻媒体的石剑锋,而坐在他们中间的是哲学教授郁振华。发布会来的人很寥寥,我和另外两个...

評分

8月20号,上海书展第二天,在一楼的一侧发布厅里在举办李泽厚《什么是道德》的新书发布会。李泽厚本人并没有来,来的是三个人,一个是中文系出身的阮光页,一个是哲学系出身但是后来去了新闻媒体的石剑锋,而坐在他们中间的是哲学教授郁振华。发布会来的人很寥寥,我和另外两个...

用戶評價

评分

現場對話實錄,無論是現場還是看書都可以看齣來是大師級授課!

评分

敞開與收歸

评分

這種的應該要看視頻比較好吧 終於發現睏擾自己的許久的問題屬於倫理學 可塑這本看不太懂

评分

看完我沒去現場聽的兩講,其實具體內容並不齣《倫理學綱要》和《迴應桑德爾及其他》,甚至隻是對其中相關段亂的重復,但是這樣課堂的形式真的很好。無論學文學、學哲學、學倫理學,本身並不擔保任何東西,如果不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敞開,去想怎麼樣做一個更好的人的話,都沒什麼意義的。就像快樂本身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能引發快樂的東西本身是不是善一樣。扯遠瞭,迴想起最後一次在華師大逸夫樓的對談,最後李澤厚鞠躬,在場所有的人一起給他持久的掌聲,場麵令人感動,這是對他最好的褒揚吧

评分

談話式,隻是看的還不過癮。原因一方麵是總在強調時間時間有限,因而許多問題無法充分展開討論。另一個是真的沒有什麼創見,似乎還是圍繞著李澤厚的進路。據馬剋思主義的李澤厚,不簡單地用一個標準或普遍理論來處理各種具體情境(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關於道德心理的結構,李仍舊是康德派,認為道德的特徵是理性,更重要的是意誌選擇。李氏倫理學區分瞭兩種道德,社會性道德與宗教性道德,但在與楊國榮“私談”中似乎仍舊未說清,看來要看看《迴應桑德爾及其他》。什麼是哲學,陳嘉映的發言不給力,好像是在吐槽。但後來齣的書《何為良好生活》中個殊者思想似乎在與李遙相呼應。李澤厚經驗變先驗,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體有一定價值與創建。李澤厚仍然是接著康德說,而我也將迴到康德。還有,封麵誰傳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